首届四川阆中古城“杜甫杯”
全国诗歌大奖赛优秀奖作品(上)
优秀奖(48名)
祝枕漱(湖南)田勇(山东)陆小游(甘肃)
刘贵高(浙江)白瀚水(辽宁)刘巨星(河北)
林国鹏(广东)蒋世平(湖南)王永超(江苏)
程东斌(安徽)辛翔(四川)江东瘦月(江苏)
方向(安徽)周层层(河南)陈新明(四川)
从梓州往阆州:读杜甫在阆中(组诗)
祝枕漱(湖南)
那么多难以解释的事物,
白天犹自叮咛,花枝折断,浆洗的衣衫之上,蛛网散作了
乱发丛,仿佛每条线索
都指向故人,我只有靠在邻近的晚笛声中打听:
如果木梯不是沉默的,还会有谁
寡言地守在石阶上
目睹一路追随的花朵,像流言,飞到耳边。
阆州。如果有雨,
这扇深夜的窗,是否会在如上弦月的问号中
浮起?是否在醉醺醺的落日
苦等黎明到来,
并向每盏四处游说的灯火倾诉:这情思,如浑浊的江水
千折百转,像构溪河边的无名小径。
2
天空挨得很近,杜少陵用书桌盛起
满屏秋风。阴翳一寸寸,
爬上枯草,
像极了笔划,疏朗、紧致又细密。从这一根到另一根,
他计算着帝国的尺寸。
一天天过去,秋天还在蒸笼里,泪水如惊鸟,
故国流淌成积雨。
夫妻肺片吃不尽,朱雀大街走不完。
暴雨将至,野花漫过脚背,天目山吐露的行程
修仙者不谈兴衰,天下腰缠贫痟。
丹梯之上,作息早已颠倒,
不是害怕夜间闭不上枯涩的眼睛,就是忧愁烦炽,坏了那颗
工于格律的心:
这样的秋天,谁来拯救我的睡眠?
青石阶停留。蜀官城里
有别样的安适,而滞留的岸依旧潮湿,心事
越来越焦躁。
哦,别提毛血旺,我的胃又热又麻。
思绪里翻江倒海。
千万记得,取少许花椒,以代替思念,至于这场无声无息的雨,
就交给消失在街口的诗人——
3
在夜里,他会突然醒来。想到清晨,
有些脆弱,有些幻觉
挂在耳尖。
这丝绸般细致的天气,在眼睑下
积成阴影。那时,都城枉费了一场繁华,大唐颓败,
伏兵一路追杀,
我看到宫殿抽搐,华清池昏厥。
这假死状的图景
让人迷惑。就像此刻的锦屏山上,松浮云动,
每片砖瓦,仿佛
都预示着一首诗的凋零。
而这旧宅邸又假装不见。不见我一路
向南,向西,不见我
背后那面等着青草攀援的墙壁,塞满了黄土与烟尘。
4
那时。我抱着双臂,辨认墙壁上的影子
哪个正徘徊在校园里
听大二女士对着满池秋色,想起她的童年举着荷叶?
池水荡漾,
街道上昏昏欲睡的行人,转眼间,渣土车运来的碎石
倾倒在河滩。秋日不断重叠,他摇着头——
“我却热得一阵阵晕眩。”嘉陵江有时焦虑
有时困惑,瞒着自己乐不思蜀。
5
视线衍生的景致,有白昼不能回想的轮廓,就像眼前这
有窗无门的寓所,
终要被秋风误解,要随时被天边的云带走。
哦,这咏叹调般的吹拂
够我寻章觅句了吧。思乡病却久治不愈,阆中风景
久看成谜。
烧焦的视线外,寂静扑了我一脸。
他垮下去的身影也是朴素的、消瘦的。而他,
还没开始谈结局。
6
只因阆州有深藏的记忆,有一场夜雨
一直下到今天。寂寥的胸口不再有落日了,黑暗中群星
突然惊醒,
雨。
在屋檐下,在视线的尽头,
丛林般的城市,灰蒙蒙的天色。大唐因他缠绵了河山。
中年了。见惯了雨水、收成或者风月,什么才是应该
被记住的。她们鼓着腮帮:
“吹去含泪的沙砾,却吹不干我眼里的浮云。”
鸟鸣仿佛停栖在溪涧、云层和花丛里
时间先于视觉,又总是
慢于蝴蝶的翅膀,枯竭的故乡,至于落在水面上的脚印
不早不晚,黄昏后各自天涯。
7
雨在身上熄灭了。故人西辞,
留置的空白
谁来填补?能想像的美从未缺席,能捕捉的梦境,就要
藏入深草了。交谈者隐没于钟声,
我好象又一次被什么错过,
至于横在路边的树枝,被压断的树枝,
咔嚓
咔嚓。周围的空气,声音里的形体,路边开满花朵。
河水很宽,夕阳很窄
茅草摇曳,风又掀开了我们那个
互致问候的姓名。我前行半步,你就后退一步,我们的相隔
越来越远了,就像我听过的倾诉。
我还听过河流深处的喘息
在你钟爱的世界,愁眉不展,双肩瘦削。
8
别在旅途逗留,任何一个路过的
城镇、渡口和旅馆,都不是归宿。也不要质疑雨滴
穿梭于楼宇之间,
水渍最终会落到她的窗前,并濡湿
干枯的眼眶。就像少年错过的花朵,就像错过的声音
最终是用蜡烛标出泪水的位置。
9
杜少陵睡着了,雨穿窗而来。那时稠密,
锦屏山挂在明亮的车窗外。“应与你保持什么样的距离,
才能把你的美收入眼底?”
从长安,经成都,梓州,再到阆州,
生死,悲喜,仿佛每行诗,都是一尾待毙的鱼。
雀鸟躲在秋天的深处,模仿水滴
拒绝用忏悔的方式
与时间并行。拒绝将内心的地址端出来,悬挂于那些盘旋在
黄昏中的鸦群之上。
“你能听到吗?我的措词中
你找到的悲伤,并不让人心生绝望。”
0
秋色渐深,落叶孤单,
那酒杯后面的酬唱,那相互挽留的虚情假意。影子紧挨着
影子,信件里
都是宽恕,以及埋下花骨朵的尘土,
以及会腐蚀花瓣的笑声。
他说。希望有一天,雨水稍歇时,
可以躺在一封短札里,对每条邮路每个地址心存感激。
我也会想起远方的那座古城,想起还没落地
就已枯萎的雨滴,以及那首湿漉漉的诗。
祝江波:笔名祝枕漱,湖南汝城人,70后,瑶族,教师,现居长沙。有作品偶见于《诗刊》《民族文学》《星星诗刊》《湖南文学》《诗选刊》《飞天》等,已出版诗集《词语·症候群》等。
致敬阆中,兼怀杜甫(7首)
田勇(山东)
阆中的思念
子美,从《阆山歌》里,走进阆中
时间,不再是一副冰冷的枷锁,像一块和田玉
被擦去尘垢,阆中以温润和光滑的肌理示人
这短暂的欢愉,令我心驰神往
公元,年的嘉陵江,江水清澈
江面浩荡,一个个迅疾的漩涡,裹挟着平仄
一声声鹭鸟的啼鸣,押韵着诗心
你葱茏的诗意,涵养着天地
而年后的今天,阆中古镇静寂优雅
一盏红烛,灼热地燃烧,一条江水怀抱着悲悯
而一位心怀天下的诗人,被我和阆中人日夜思念
流芳千古的阆中
除去《阆山歌》,我以为《阆水歌》
是站立起来的一棵青松,在抖落身体苍老鳞片
灵山,吐纳白云,玉台洗濯你胸腔里的浊气
一个朝代的命运,在你的诗行中荡秋千
明月升起,你坚挺的脊骨被时事注入的风云
镂空成青竹,一个不被风雨锈蚀的人
他注定被阆中的明月,接纳诵读
注定被阆中的山水,指认为清流,流芳千古
阆中,脱俗的绝句
走进杜少陵祠堂,就走进了时空隧道
飞檐翘角,与你的笔墨砚台,以通感唱和
烽火硝烟,刀枪剑戟,都在为江山社稷背书
你端坐阆中的样子,像极了一首脱俗的绝句
而你身后的背影,耸立成一个朝代的拓印
诗于你而言,是一把刻刀
而你悲天悯人的伤感和疼痛
被阆中的月光,被诗史,当做药引铭记
重读60首诗歌,便是与你秉烛夜谈相见恨晚
皓月当空的阆中
走在草堂寺街,就嗅到了你诗行里清新的草木
落日,把余晖镶嵌在阆中丰腴的身体里金碧辉煌
一条条古老的巷子,被静谧和祥和充溢
子美,你隐身在阆中的日子,饱满而富有歧义
时光,只是变换了一个手势
落日却始终褒有神圣和威仪,即使岁月更迭
即使日月被偷换了概念,但操持方块字的诗句里
一个诗人的尊严,却始终如你,皓月当空
阆中,清风朗月
构溪河,从阆中词典里走出时,清风正为古镇梳妆
子美,我坚信,一条涨潮的河,才会有狂野和不羁
才会有远行的抱负。当你跋山涉水,走近阆中时
你肺腑里决堤的河水,也正狂草狂书
我从构溪河水的暗示里,读出了你澎湃的诗意
一个以时间为筏子,放逐生命的人
他的渡口,远在天涯,这是宿命,更是夙愿
子美,我从你的诗句里
读出了一个清风朗月的阆中,一个广博辽阔的阆中
在阆中,仰望星空
锦屏山,被你拿起无数遍,又放下无数遍
你用你的诗心,平息了天下的不公
杜甫祠堂,被我误作杜甫草堂
一个漂泊一生的诗人,他的衣冠冢遍布天下
一个以高洁导航的诗人,他的每一次迷路
都是乐不思蜀
我在阆中的夜空下,无数次仰望北斗星宿
每一次都被浩瀚的星辰折服,子美就像你的诗句
当天下寒士俱欢颜时,谁还在乎
是在茅屋下朝觐闪耀的星辰呢
一个怀揣明亮温暖灯盏的诗人,他是无所畏惧的
盛世阆中
在一个欣欣向荣的地标里,阆中,是有理由高昂着头颅
吟诵幸福和欢愉的
就像《太初历》,把历法惠施于人间,开天辟地
阳光明媚,万物怀揣信仰,惊蛰的种子,丰沛的雨水
在广袤的土地里,甩响马鞭,奋蹄疾驰
一个盛世的朝代,注定像嘉陵江的春潮,恢弘而磅礴
我走过状元街,登顶滕王阁,寻找时代的平仄
押韵意气风发阆中的一首诗
子美,你和你的60首诗
镌刻成的碑铭,将在一个民族复兴的拐点上,熠熠生辉
田勇:曾在《诗潮》《星星》《草堂》《新民晚报》等刊物发表作品。
在时间和词语建构的阆中画卷上致意杜甫和山河(组诗)
陆小游(甘肃)
星辰覆照,嘉陵之灯,互文
古老的建筑。一座抽象的城,意蕴神迹,
拓展庸常,以巴蜀的典章,诵读春秋和密令。
阆中之述,辩驳幽深或辽阔,天府之国的羽翼上,
神和我们同在,般若或虔诚之瓷,
萦绕霓裳或飞天。梦幻之笔,蘸满江水,肇始
诗意和雅颂。苍茫处,船帆琴瑟,云翳知音,
天地合辙了隐形的《广陵散》。意义内敛,皴法凝练,
篆刻之韵,铺陈写意和典藏。谁佐证一座古城的现代经卷,
谁翩然一阕词牌的时尚律令?4.59平方公里的肉身谱系,
借喻《阆山歌》的述怀,回旋千年的纪传体史册。
漫步或观澜,方言醇厚,咀嚼芬芳,
十二时辰的诗学,跌宕此处,存在主义的手札,
顺遂岁月之河的波涛或澄明。静雅的窗花,
代替我转述一场川剧的变脸或感喟。
2
暮色又至,往事幕布,三国志,硝烟起,
一方印章,砥砺棋局或隐喻。
我遁入张飞庙,拜谒大殿和碑刻,
正史或野史的叙事,焕然了一席蜀锦,在场的
斑驳,顺遂起伏的生涯,柴米油盐的添缀,
映像了一座古城的韵致和气息。爱和美的平仄,
康庄了阆中的敕造和珍藏。词语凝练,灵犀扑棱,
坚韧的修辞,夯实了滕王阁的复调和模仿。
辞赋交融,歌咏浮动,“阆苑”的气象,
翩然而儒雅,遵从了虚无的轮廓,
在澎湃的序章里,探寻命运的共鸣,
瓦砾交付锦册,屋檐葆藏祥瑞,一个王朝的底蕴,
葱茏了山河,或山河之上的雕镂玉彻。
花蕊绽放,蝴蝶起舞,一帧帧滕派蝶画
意蕴玉台山的风雅,工笔嵌入,颜料芳华,
尊崇的布局,索引古奥的命题,
绮丽的镜像,衍生青春的格调。
3
龙凤怎堪譬喻,楼阁以何注解,
交错之韵,点缀未来或绚烂。
我逮之,永安寺或五龙庙的圭臬,
尊崇了多少华章,命理的刹那,册页的拓印,
轮转了多少刀笔。细腻的笔记,遍及儒释道的焕然,
所有的神,都是尘世的一部分,
所有的笔墨,荟萃砖木,试图重新监造
一座独属于自我的阆中古城,每一个遇见的人
都是履历里不可置换的唯一,每一处拐角处的
品读都是象形文字的偏旁和部首。
我咏之,观音寺或大佛寺的比照,蹉跎了
众生的守望,香炉之上,仙鹤飞过,
叩拜之侧,母性弥漫,慈悲之念,穿越恍惚或磅礴,
在臻美的龛居里,省悟山水和风水的迥异,
广袤的飞翔,层叠虚幻和真实,
在时间的线性叙事中,探寻次第的风华。
流水琴瑟的月光,
请告谕我,什么是一座古城的内核?
4
日月泼墨,锦屏述怀,阆中本纪或列传
通途巴人的传说,
巴山和剑门簇拥题款,一隅江水波涛而去,
沉浸而来,在语言学的坐标上雅颂《阆水歌》。
我或你,描摹乡愁和风华,苍穹高悬,殿堂航行,
魔幻现实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充盈,
印迹拙雅和厚重。光阴的重,兑换灵魂的轻,
以神话的建构,复原现实主义的路径,
博尔赫斯的雨水,浸润里尔克的忧伤,
在任意一条古街上,言及阆中古城的骨骼或气度。
一幅自足或敞开的卷轴上,贤达抵临,
侠义萦绕,斑斓的技法,回应古奥或未来的追问,
在有限的敕造之上,怎样葆藏并未高于时间的物象?
在无限的雕饰之内,如何索引或指认星空和道德?
我补记事项若干,在一座古城的墙垣上,
烟火嵌入,解构温润,
揽阅的扉页上,篆书顺遂了大地的褶皱。
5
意义被解析的过程,映衬瓷器或丝绸,
在保宁压酒的对饮里,
意象被提炼,律令被珍视,
康庄的叙事学,微缩或提振了阆中的气场。
我想象在川北道贡院的一个下午,
阅读和科举兼备,人生的刹那,意蕴恒久的
馈赠,至公堂的匾额上,饱含了厚重或清丽的笔法,
在十二时辰的弥漫里,片段被永恒,修辞被引擎,
巨大的锦旗,横越了一座古城的东西和南北,
在老观镇,复述杜甫的三吏三别,
抑或此时此刻的撰述。
高耸的摩崖造像,以不同的冠冕,
印刻阆中的赤诚和热爱,
不同的路途,或相近的轨迹,指证一个时代的
纪实或协奏。我和多少个我
筑造一个或无数个杜甫,在儒雅的汉语中间
勘误命运和浩瀚,每一寸山河
都是天地尽头无可割舍的微光,回刍
一本行走的线装书上水墨的源泉。
6
最后,我复制阆中古城的残缺或典雅,
在熟悉或陌生的青石板路上
途经时间所赋予的宁静和深刻。
语言各自归位,楼阁、山脉、雕刻或缅怀,
宣讲或缄默,以流水的形态,呼应万物的形态,
你爱,阆中古城的晨曦和暮色,
醇香的气韵之外,一封急就的手札,
赠与杜甫,赠与任何一种遐思和镌刻;
我念,阆中古城的丰茂和锻造,
介入辽远的描摹,在山河的本体和喻体之间,
保留一个可以调试的韵脚。
我继续追踪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的跌宕,
在文庙诵读《论语》或《诗经》,
在形而上的灯盏下,誊写形而下的光芒,
与杜甫同行的述说,穿越了开元和王庭,
在华光楼上,致意伟大的故国,
田园诗篇,河山章句,以诗史的雄伟砥砺,
截取和提炼三百六十五日的臻美图景。
陆小游:男,本名陆承,年生于甘肃榆中宛川河畔。诗文见《散文诗》《黄河文学》《甘肃日报》《星星》《人民文学》《扬子江》《诗刊》等报刊。
在阆中古城,寻找走失的词语(3首)
刘贵高(浙江)
阆中古城
那些走失的词语,在天人合一的格局里
回到当下,回到山环水绕的
穴场吉地。古城,遵循风水的法则
以龙、砂、穴、水的意象,与大巴山脉
剑门山脉和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
形成严密绕合的形胜之地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
那些走失的词语,在三国蜀汉大将张飞的
蛇矛上打滚,在精卒万人的呐喊里
打滚。唐代诗人杜甫挥毫泼墨
“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在一炷香里,抵达云霄
多年的时光,在2平方公里的面积里
发酵。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
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
发成了酱紫色。被发酵的,还有
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
风情万种的剪纸和川北皮影
那些走失的词语,在阆中傩戏里游走
在状元及第的锣鼓声里游走
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
以及那些在历史中晃荡的民风民俗
还有压迫和反抗,攫取与争夺
无一例外,都是酱紫色的
岁月的风
透过历史的烟云,抚摸弥留在青砖黛瓦上的
岁月痕迹。古城的空气,清新、自由而
让人迷恋。那些质朴的画面
就像是刚从地底下挖出的酒坛
启封的刹那,香气脉动于
每一根血管
走在石板路上,我看见从屋瓦上斜下来的阳光
辉映着斑驳的城墙。一眼千年的感觉
油然而生。光阴潺潺流淌
悠悠白云,覆盖了多少岁月风霜
那些深深浅浅的砖缝里,隐藏了
多少浮世沧桑
古城在历史的风烟里老了。像一个长寿老人
血液里那种成熟的味道,挟裹着
这片土地特有的气息
展现出她不同凡响的风骨
走近每一个街道,每一条小巷
就像翻开了她的身世之谜
她的丰赡,她的厚实,她的温情,她的宁静
无不让人手不释卷,无不让人顾盼流连
那些变幻着的光影,衬托着她的精神气质
我看见,一阵远来的轻风,拂过古城
华光楼下,那些走失的词语
在暧昧中,相互碰撞
阆中,洋溢着蜀地独有的自信和兼容
而正是这份豁达,为人们揭开了古城隐藏的秘境
偶尔以手指触碰,残存指甲缝里的粉墨
滴落成了唐诗宋词的清幽......
穿过古城的风,摇曳着晨钟暮鼓
阆中不老,岁月不朽
古民居写意
阆中古民居,在大部分时间里
是安静的。只有变化万千的
雕饰镂刻,在握挑,吊檐
檐头,门窗或门楣上
玲珑剔透
那些做工精细的雕刻图案
小巧而质朴。上千座古民居
以中天楼为核心,层层展开
布若棋局。靠山面水
藏风聚气
而我,却怎么也进入不了
他们的生活——一边耕耘土地
一边为季节订制心情的标签
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明清建筑群
让阆中挺起了胸膛
看呵,那一轮金色的圆月
在迤逦的嘉陵江畔跃出
多么醇净。偌大的阆中古城
青砖屋瓦压低了声音
汇入另一种温馨
刘贵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籍贯湖北阳新,现居浙江温州。作品散见《人民文学》《时代文学》《长江文艺》《星星》《飞天》等报刊。
在阆中,写下杜甫与光阴(2首)
白瀚水(辽宁)
阆中诗篇
穿过盛唐的汉字
在千百年风雨之后与我,相遇在阆中
每一寸土地都有浩瀚的美学
承载着命运。故乡。飞鸟
当日光在我的身体里
用大写意的泼墨渲染山川和流水
当一夜千里的桃花渲染这时代
大巴山就变得鲜活起来
而我像一条鱼,在嘉陵江的遐想中穿梭
注解千里外的月光
时间的密码在水纹上转动
澎湃的月亮。白玉兰。格物之美藏于袖中
我能感受到生命和云雨巨大的变化
也能感受植物的回忆
一首诗的起点
那也是我的语言。生命的音符
站立的树木,已经把一个民族
复兴的缩影烙印在大地
杜工部曾在这里写下山河,家国,也曾在这里
留下千古的诗心,举起苍穹的勇气
每一只鸟,每一粒麦子似乎都在证明
他想象的天下昌盛
而我抬起头,看着彩虹中央的青天
它们和车流,一起汇成了,阆中的情怀
不能否定的桑田之思
山歌,水歌,都是灵魂的句子
两次相遇。两度深情。他写下《王命》
也写下《阆山歌》《阆水歌》
他目睹开在阆中的桃花
却想到万里之外的河山与国土
想到生命的坎坷。万物的最初像是一棵小树
他读出嘉陵江,便读出来自己的一生
相望的长城。星光。尘世的苍茫
他写过的每一个字,都是灵魂深处的铿锵
随着那些词语来到阆中
看看星光,也看看日月和人间
他的人间,像是从天顶垂下的沧桑
以白露为墨,挥笔成就万世名
浮动的。惊艳的。宽广的。人类和植物
写给阆中的诗,不会因为经历坎坷而变得坎坷
却会因为这里的风雨,而充满人性
——是的,因为杜甫,人间有了审视的眼睛
我看着自己的过去,也看着未来
把时代将要呈现的变化,铺陈为大写意的山水画卷
阆中从旧的篇章里浮现出来,成为新的
描写生活的句式:浮生如青天,须用耳倾听,落款真诚
回答一个人来到尘世的理由。而杜甫的灵魂恰好
可以践行岁月的朴素之名,把我一生必须面对的词语
所需的勇气,尽皆写成人世的翠巍
而这些词语,再高一些,就成了整个世界
成了我仰望的苍穹
白瀚水:原名张俊,生于70年代末,现居大连。作品散见《中国青年报》《诗刊》《星星》《飞天》《青春》等,入选多种选集。
莽张飞(2首)
刘巨星(河北)
更浓的情感,留给净角
哇呀呀呀,他一躲脚
地也跟着乱颤
谁都会让着暴脾气的人
我见过,天也向闪电妥协
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化处理
一个红脸,一个白脸
撑起一台大戏,角儿就随便你选吧
选哪个也离不开三国
能不能活得像花脸一样解气
我有过这样的冲动
拉开架势,却跟不上急风的锣鼓
不是谁都可以想唱就唱
性情之中,有可能遭遇
十面埋伏
杜甫春望
草芽有感慨
诗歌有年轮
我有凭窗的瞭望,不需辽阔
目之所及,无非家长里短
认同鹅黄与翠绿,不等于认同命运
时光的更替与反复已构不成事件
不再奔走相告,也不咿咿呀呀
没有什么值得写进我的辞章
一位颓势中的老人
眼望远方,思念亲人
他拨开依依春柳,像是拨开
历史越来越稀疏的头发
刘巨星:笔名北辰,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二级调研员,太行文学主编,民革石家庄市委副主委。
在杜甫笔下,行吟阆中古城(组诗)
林国鹏(广东)
将一座古城,搬进一行诗,纸上开始
红日西沉,暮色四合,载着无限
把三面江光,四围山势,居中加粗
无量数的城廓与烟霞,韵母合仄,高出人间一寸
将自己束之高阁的线装白云,用淡泊与独立
强化了古城的美学效果。数以千计的古院落
横向扩展,也朝纵向延伸,具有独特的唐宋格局
明清风貌。杜甫笔下的一张纸,面积太窄
无法安放一颗失落之心。唯有站在黄昏的毛边上
续写生活的断句。构溪河的水色清浅
采用一道雾线,作为季节的对角线,随意铺陈景色
泼墨出深不可测的悲悯。一个五龙村、一处天宫院
一条杨家河、一片逍遥谷、一座老观古镇……
支撑不了一次宿命的坍塌。而一首诗的内存有多大
可以挤下杜甫一生挺拔的语感与反光的悲伤
2
跟着嘉陵江的水,走了很远
在成为一首诗之前,杜甫定了定神
这是一条巨大的墨痕,是一位诗人的不动产
均匀的平摊着,人世间的民俗、农谚、俚语
由雾霭、水珠与光芒,勾兑而成
像三组柔软无骨的元素,流成一条居无定所的血脉
阅遍红尘,拒绝入世,不断改变着运行的笔法
江边盛开的花,是美丽的证词
与日月做伴,素净,阔远,作为生命的衍生物
偏向一隅,独善其身,守着自身一段发光的简史
流进诗行的浪花,是被历史定住的韵脚
与山河共枕。在杜甫的笔下,鸟鸣洗濯后的字粒
被一截流水,取走了体内的闪电
喜欢端坐篇尾,又被一脉阳光点燃
用时光的电流启动引擎,因速度过快
退出了唐朝,它一定是杜甫亲手扔出的一件利器
撒在嘉陵江,春水溢了出来
扔向高处,将天空砸了一个个深洞
3
在竹简的翻转折页处,流淌着一条
被世道挟持的河:构溪河
迂回曲折,翡翠一般镶嵌阆中古城
我多想邀请杜甫,坐在对面,乘一叶扁舟
往河中抛锚出轻狂的抱负,河面颤动
仓促收绳,捞起一网久远的人事
流水散发着墨香,孤独如镜,倒映着两岸的芳草萋萋
山风开始聚拢,梳理着年久失修的古树
“小山峡”,被历史遗弃在这里,背负着人间重物
隔着落日,杜甫在山中,用斧刀敲响一副空寂的骨架
暮色作为唯一的填充物,微颤的露珠显得多么轻浮
行囊里的露水,足以浇灌一个霜降日
跨过大河,在彼岸种下一筐乡愁
热爱的事物,开始开枝散叶,铺尽旷野
他买下了一座山的枯荣,亲自设计、装修
为满腔的抱负加高台面,为蔓延的乡情延伸栏杆
在一抷称为故乡的泥土上,深埋内心的梦境
4
清风拂面,暂时停止逆行的水波
开始柔软、耐心、遥远起来,将整个嘉陵江的
澄碧与辽阔,输送到我体内
我看见,一身雾气的杜甫,头顶晨曦
以静默、以低语,在山岗上继续修行
没有任何东西,能覆盖他的足迹
没有幽怨,没有愁肠,在茅屋中轻启一道
用明月与清水泡养的历史卷轴,拆开
用霞光黏合的封面,拉出一道生命的经纬线
跟着被拉出来的,是一粒粒被翠鸟
吞进肚子里的日子,它们把阆中的意象
在体内,已经腌制了一万年
5
继续前行,不小心闯入了《滕王亭子二首》
字词里的玉台山,草木为之刺青
从浓雾中析出的滕王阁,因承载太多离愁别恨而下沉
一个莲台,是一滴禅意的本身
一根六方柱,是一个哲学的高度
朝里边喊一声,有人世的回音
杜甫用装过衰草、夕阳、西风、瘦马的口袋
装走了楼上,最后一道记录在册的月光
以夜为墨,一个深明大义的执笔人
用侠胆、浩气、清骨,垒砌、撰写出一部部
关于家国、桑梓、黎民的典籍
用时光之笔,生成的灰岩黛瓦
是杜甫留下的遒劲笔迹,他曾在此修一封千年家书
悬挂在枝蔓上的月亮,就是他亲自发送的一个定位
报国无门的郁闷诗章,句与句之间
结满细小的蜘网。原来一首诗这么窄
落寞与坚韧,板结在一起,只够一人通过
我无法预设,记忆中的滕王阁
在历史的轨道中,偏移了多少米
我只知道,时间在它身上变了色
杜甫在它身上,找到了诗意生成的开关
6
嘉陵江的水,灵感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叫杜甫的诗人,他拿出其中的一小部分
赠送行人,是啊,寻道的旅人
在这浅薄的人间,都收获一份黄昏一样的情怀
跟着时光,向前平移了一小步,碧绿的苔藓
环绕着石泓,把一个佝偻的身影逼上绝境
大唐迟暮,渔舟唱晚。在渠上建一座便桥
写诗的人用它渡河,可阳光没有级梯,晚风没有扶手
唯有将两行热泪塞进布兜,一路跌跌撞撞
走过一个无法触摸的动荡年代
悲伤如水渗出,一个身体开始变轻,失去重量
直至瘦成一道光,在大地上行走
7
落日是一小块历史,被烧红了
阆中的草堂寺,晚风绕梁回旋,音律四溢
怀着博爱的杜甫,吹着一个时代的浓愁
用文字的石粒,垒一座小院
用疼痛装点门扉,用爱点题,一座草堂寺
像一首诗一样,析出浓雾、析出悲悯、析出苦难
分行布列的好雨、时节、小溪、清潭
在杜甫的笔下,以春天的名义汇聚
从一阙新词,剥开的大叶榕,情感浓烈
根可入药,绿韵可治偏头痛
用石条和古砖砌成的围墙,拦住了泛滥成灾的凋零之感
草堂寺模糊的轮廓,正被风雨慢慢敲薄
因为将失意的情节与生锈的乡音,粘合在一起
疼痛可以忽略不计。夕阳已在杜甫的诗句中慢慢撤退
等待落笔的阆中,用诗经里的青灯开篇点题
而填充了太多薄雾、碎屑、墨香的草堂寺
用一个磅礴的名字,稳定了重心
8
来自广德元年的一场细雨,无法洗净悲伤
“布衣之交”的房琯,病卒阆中
杜甫携带一身暮色,闻讯祭悼,泣血哀鸣
一颗诗心与一颗诗心互为锦瑟
互为高山与流水,一声哀悼卷起了飓风、闪电
再一声嘶鸣引发大地颤动,落石纷飞
其实他们的命运都一样,无法参透
在曲折的现实与梦幻之间,来回走动,充满变数
必须承认,把陷入泥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救出来的,不是一潭清水,不是一条激流
而是高过人心,高过风雨的满腔热泪
林国鹏:男,出生于99年。广东陆丰人。有作品见《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等刊物。
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