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端午端午节只是纪念屈原还有一项民俗,

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端午节只是纪念屈原?还有一项民俗,只有阆中才有……

据史书记载,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典故—纪念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典故—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楚王杀害,后来伍子胥奔向吴国,帮助吴国伐楚,五战而入楚都城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他的儿子子夫差继位,当时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来讲和,夫差同意了。

伍子胥建议:应该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到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相信了,赐给伍子胥宝剑让他自刎。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之后便自刎而死,夫差听说伍子胥的话之后大怒,下令将伍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典故—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作辞颂扬。因此,也有人说端午是纪念曹娥的“孝节”。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端午习俗——包粽子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

端午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相传划龙舟是为了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习俗——点雄黄、喝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习俗——挂艾草

在端午节还有避恶驱毒的习俗。艾即艾蒿,有奇特香气,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节门上插艾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先秦是以“蓄采仙药”的方法来“除毒气”,汉代则是改用特定的门饰来避恶。南北朝时,荆楚一带又改悬“艾人”以去毒气。

端午习俗——吃包子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民间习俗本来就有自己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在阆中,特别是广大农村,端午节多数都是吃包子馒头等之类的面食。

传说,四川人对诸葛亮极其爱戴,诸葛亮去世后,四川人男女老少头上都包白色和皂色的帕子,俗称“戴天孝”,而蒸包子馒头也是纪念诸葛亮。

另一种较现实的说法是,因为端午时节,正是小麦成熟之际,人们为了尝鲜,就会用新鲜的面粉做包子馒头,也有人认为,主要是阆中的农村地区不盛产包粽子的叶子,而人们又觉得粽子和包子外形差不多,就纷纷用包子代替粽子。

除了包子,阆中人也经常在端午这天吃以新鲜嫩南瓜丝为馅的烫面饺,其简单而又醇美的味道至今为很多在外的阆中人所回味。

你在阆中的端午节过了哪些习俗呢?

吃的是包子还是粽子呢~

审核:姚海

编辑:乔黎

来源:阆中

作者:阆中综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dl/1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