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推动部分县级市撤市设区,可以加快四川

自年以来,县级市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四川顺应时代,先后设立19个县级市。分别是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江油市、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射洪市、隆昌市、峨眉山市、阆中市、万源市、马尔康市、康定市、西昌市、华蓥市、会理市。

毫无疑问,这些县级市的设立,对四川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四川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转向,四川开始推动破除“省会独大”,谋求多极化发展,并积极参与成渝双核经济圈的的建设。

多极化发展意味着部分地级市快速崛起,而纵观全省,四川地级市普遍体量较小,竞争力弱,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要想短时间缩短与省会的差距,难以想象。

如何在成本最小的情况下快速壮大地级市的实力?国内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县级市。

十八大以后,撤市设区成为我国行政区划调整新的趋势,目的是将地级市代管建制转变为“正管”市辖区。从年来我国总共有36个县级市完成撤市设区。

如此大规模的撤市设区背后,反映出县级市越来越明显的弊端,部分县级市的不合理设置已经明显阻碍了与地级市的协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是在拖地区发展的后腿。

具体到四川,笔者认为与地级市矛盾最深,对地区整体发展妨碍最大的,是与地级市地理位置过于接近的县级市,尤其在30公里以内。

四川省县级市与代管地级市距离一览表

那么,撤市设区有什么好处呢?

一、有利于理顺区域行政主体关系,杜绝消极与“两面”作派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不存在“市管市”的行政管理体制,而我国大多数县级市都由地级市代管,形成事实上的上下级关系,但法律上又是两个独立的主体。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县级市的省属地位,可以强化其独立自主的心理诉求,而对地级市表现出“表面听从内心不服管”的两面作派。

很多稍具实力的县级市都有强烈的脱离地级市管辖的欲望,至少,也要防范被地级市“吞并”。

而地级市因为只是代管,完全可能消极管理,即便想管,也有可能有心无力,管不好,管不了。

撤掉县级市改为地级市辖区,则可完全解决法律地位的尴尬,理顺行政隶属关系。

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消除恶性竞争

因为行政主体的混乱,可能导致县级市与地级市表面上的上下级关系,沦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关系。

县级市怕被吞并,地级市担心县级市发展得太好,会“夺走”包括人口在内的各种资源,阻碍地级市的做大,毕竟县级市发展太好,算不上地级市的政绩,还有可能反超地级市,形成主次颠倒的尴尬局面。

于是乎,双方互为防范,互设障碍,抢夺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外资在内的各种资源,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严重阻碍了两地协同发展。而在资源重新配置的竞争中,县级市往往处于先天劣势。撤市改区,有利于解决行政区划体系不合理带来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三、有利于强化整体形象,提高地区竞争力

相距仅二三十公里的县级市与地级市,原本属于一体,却被人为划分为两个独立行政主体,两地合并,可以很好地重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扩大城市规模。

《自然》杂志上曾经刊发圣达菲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当一个城市的人口增加一倍时,经济生产率平均提高%;一个规模是小镇的50倍的城市,其创新能力是后者的倍。

可见,两地合并有助于该地区以一个整体的形象面对外界,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四、有利于降低城市管理成本。

两套行政管理体系,不仅提高组织结构上的管理成本,还会导致城市交通、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增加城市管理成本。

当然,上述问题的形成也不是任何一方的过错,每座城市都有为自己谋发展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资源争夺反而体现出城市领导者的尽职尽责。

所以问题根本还是行政体系不合理所致。而距离地级市主城区越近的县级市,问题就会越加突出。

相对于四川,德阳的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广安的华蓥市,乐山的峨眉山市,距离地级市主城区都在十几到二十几公里内,绵阳与江油市也仅33公里。

这种超近县级市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地级市的城市规模与对外竞争力,制约了地级市地区协调发展、做大做强的能力,同时也损害到县级市自身。

四川不同于沿海地区城市体量,四川谋求的是如何快速壮大城市规模,提升地区竞争实力。多极发展已经成为四川新的发展战略,而制约地区快速发展的各种因素,都应该尽快被移除,是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dl/13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