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城乡资源,阆中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
南充新闻网:乡村,曾经是落后的代名词,一旦和旅游业“结缘”,就成了“香饽饽”。今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天林乡五龙村被作为旅游示范村进行整体打造。今年81岁的五龙村村民王素清的农家房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改造,她家有5间房屋被改造为依山傍水的民宿,各类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素清民宿”十分抢手,从9月营业至今,收入达20多万元。
为吸引顾客,王素清还特意准备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蒸笼宴,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品尝。“蒸笼宴需要3小时以上才能出席,但工作人员仅有6人,因此我们店的餐饮住宿往往供不应求。”“素清民宿”一名工作人员说。
王素清的日子越过越火红,村民们把她看作榜样。同村村民、65岁的邓思祥主动找到五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国富,希望也能吃上“旅游饭”增收致富。
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培训会,邓思祥在翻新自家楼房后,开起了“思祥茶园”,得益于毗邻游客中心的区位优势,他每天收入达百余元。
五龙村通过充分运用生态优势和临近天宫院景区的区位优势,如今已发展为特色旅游小山村,硬化路面30公里,设置骑游道、步行道10公里,发展民宿、配套20多个床位,建设森林玻璃度假小屋15套,集趣果园度假小屋15套,并在全村套种各季鲜花,进行景观设计和风貌整治,确保一年四季有看头。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单纯以观光为目的和内容的旅游消费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休闲度假成为现代旅游新风尚和消费热点。”阆中市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局党委委员王君说。
为留住过路客,今年阆中市把目标瞄准近郊景区,充分考虑地域特色、民俗传统等因素,挖掘天宫、老观、木兰等地的旅游资源,着力开发“阆中古城———构溪湿地”、“阆中古城———淳风祠———天宫院”等市内旅游小环线,加快城市旅游向乡村旅游辐射,着力打造城市周边“30分钟乡村旅游圈”,促进游客分流,丰富旅游业态。“产业与旅游共融发展,产品才不愁销。”他说。
阆中市柏垭镇铺垭村的柏垭果桑专业合作社,每年5月都会举办桑葚采摘节,对当地村民来说,桑葚采摘节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原来,在桑葚采摘节期间,大批游客来到铺垭村登山玩耍、休闲娱乐、购买大量的农副产品,带动当地农家乐发展和村民增收。不仅如此,距阆中古城仅20余分钟车程的枣碧乡,这两年也因为一条杨家河而声名鹊起。
溪水纯净的杨家河风景迷人,因此发展的划竹筏游山水项目受到众多游客追捧,不仅带动枣碧乡乡村旅游的兴起,还带动当地农户土鸡土鸭、鸡蛋、红薯、手工挂面、玉米粉的热销。
今年国庆期间,每天前来划竹筏游山水的游客人数达到3万多人次,当地推出的打谷子、推豆腐、牛拉石头碾子磨面等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体验活动,让游客流连忘返。
非法回收拆解报废农用车,阆中一无证回收点被查
阆中分分钟蒲春辉:12月26日从阆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日前根据群众举报,查获一起非法回收拆解报废农用车案,涉案物品被现场查封。据办案人员介绍,日前,阆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线索,前往该市河溪镇与五马镇交汇处,发现当事人张某正在组织人员对一回收的报废农用车进行拆解,准备拆解以后作为废铁再对外出售。
执法人员当场要求张某出示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活动的《资格认定书》、《特种行业许可证》以及营业执照。张某表示相关手续正在申请办理中,目前还没有《资格认定书》和《特种行业许可证》。
报废车回收关系到广大车辆的行驶安全,我国对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实行了特种行业管理制度。根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必须取得资格认定和特种行业许可后才能从事该行业。
张某上述行为涉嫌非法从事报废汽车收购、拆解行为,根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该局执法人员现场查封了张某回收的报废农用车辆。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我市增添16辆新能源公交车
阆中:12月25日,从滕王阁旅游公交有限公司获悉,我市新增16辆新能源公交车即将投入使用,与之前的公交车相比更环保节能,安全性能更高。据了解,这些新能源公交车全部采用蓝色外观设置,使用电气混合系统,与传统的天然气公交车相比,目前这一批车在40公里以下全部都是纯电来驱动,节能百分之四十,纯电动状态下可以做到零排放和零气耗,更环保。
同时,加装了气囊独立悬挂,噪音低,乘坐更平稳舒适安全。驾驶采用无级变速,安全性能更高,车尾部的LED可以实时的显示车辆的行驶状态。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