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挚爱阆中古城的人们杨林由及他的丰富著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m.360xh.com/201910/21/53794.html

杨林由简介

杨林由,四川省广安市人,年生,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毕业。以历史为辅系,后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修班毕业。先后任广安师范学校校长,阆中中学校长。年任阆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离休后,全力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曾任阆中县志编委会特约总纂,阆中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顾问。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顾问,广安市诗词学会顾问,阆中诗词学会会长、顾问。

杨林由无比热爱他的第二故乡阆中。从事地方文化典籍研究达到呕心沥血的程度。他文史诗词功底深厚,治学态度严谨,为人挚朴诚恳,风格儒雅温文。著述颇为丰厚:总纂的《阆中县志》获南充市人民政府荣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三等奖。合撰的《阆中地理志》获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志办一等奖。自著的《阆中名胜古迹考释》获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省志办三等奖。编注有《阆中历代诗词选》,著有《零爪集诗词》。主编《历代名人咏广安》,参编《历代名人咏南充》。编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阆中部分,《中国旅游诗话》阆中部分。入选《二十世纪中华诗人代表作》、《二十世纪中华诗人传略》、《古今四君子诗选》、《当代诗词楹联精选》、《中华诗选》。其他重要文史考辨论述,有《历代科举制度述评》、《阆中城寰变迁述略》、《北宋三陈籍贯小考辨》、《南隆考》、《碧涧寺考》、《提督川陕总兵关防考》、《藩镇军政府经历之印考》、《北宋阆中四镇八乡诌议》、《阆中光汉公残卷跋》《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碑跋》、《杜甫滕王亭子诗跋》、《将相堂题额跋》、《华光楼篆额跋》、《三探石室观》、《周顺昌被逮年考》、《五人墓碑记写作月考》、《烽火连三月释》、《陆游过广果阆诗词》、《陆游论诗之真机》、《谈诗词的和韵》、《谈依谱填词及其灵活性》、《从唐人律诗看通韵》、《常用唐宋诗词格律》、《阆中历代诗词选》等。

以下收录了四川大学曾绍义教授为杨老百岁高龄编撰付印的《阆中历代诗祠选》所作的序

人杰地灵在阆中

——读《阆中历代诗词选》

(代序)

曾绍义

-----------------------------------------

有诗云“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家乡——四川阆中之好,却绝非说说而已。她不仅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且自古以来就为世人所赞赏,既有如唐代大诗人杜甫“阆州城南天下稀”的讴歌,也有当代阆中籍著名数学家张鼎铭教授“人杰地灵在阆中”的咏叹。身为阆中人,读着这部由我中学时代的老校长杨林由先生费时数年选注而成的《阆中历代诗词选》,感到格外的亲切和欣喜。我又仿佛回到了生我养我的阆山阆水间,再透过历史的帷幕,见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西汉伟大天文学家落下闳、家喻户晓的三国名将张翼德,听到了杜甫漫步城南的高歌、陆游登临锦屏的咏叹……我为家乡的名人荟萃、诗吟满卷感到无比自豪;更为本书选注者离休未休、不遗余力的奉献精神而肃然起敬!老校长,请让我在千里之外向您深鞠一躬。

毫无疑问,这部《诗词选》对于我们了解、认识阆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意义,具有重要作用,也从一个方面表明我可爱的家乡,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深刻变化。“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驿中忆阆州。若到阆中还入海,阆中应有更高楼。”(唐·李商隐)如今阆中已撤县建市,岂止有大厦高楼拔地而起,还有那工农业生产扶摇直上,而文化建设上的“高楼”,也正在层层加高——五马乡广播事业发展经验的推广,锦屏山、滕王阁等旅游区的成功开辟,这部《阆中历代诗词选》的顺利问世,都是证明。

诗词历来被誉为最高的艺术,要从众多诗人词客的作品中,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实属不易,而必要的注解,则要求更高,亦更难。它不但需要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多种知识积累,还需要不固于陈见,敢于寻根究底的胆识与魅力,才能注解准确,于人有所裨益。作为一个地域性选本,《阆中历代诗词选》在选、注两个方面都表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首先,它注意广泛搜罗有关诗词,力求尽可能全面地展示唐以来历代诗人词客抒写阆中之作的风貌。从入选的作品看,既有录自历代诗词总集(如《全唐诗》《全宋词》)和专集(如词《杜诗详注》《陆游集》《丹渊集》)的,也有采自方志(如《如舆地纪胜》《保宁府志》《广元县志》)的,也有采自族谱(如《陈氏家乘谱》《向氏族谱》)的,也有采自文笔杂记(如《青箱杂记》《听雨楼随笔》)的。至于直接取舍于家藏手迹(如《二瓦砚斋诗钞》《诵芬小谢诗草》)或摩崖石刻(如北宋张永锡《大像寺》),就更足珍贵了。与此同时,它选汰作品,又严格遵循《凡例》所列标准,无论出自大家、僧人之手,无论本籍客居所写,都“照辞如镜,平理若衡”(刘勰《文心雕龙》)。既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又突出地域特点,显示选家的眼光。如诗圣杜甫、爱国诗人陆游都两次来阆,其在阆所作之诗及离阆后忆及阆中之作,均悉数收录。本籍陈尧佐,诗名为功名所掩,专集数种均佚,历来辑佚仅得五十余首,其诗“意远思深,雅逸隽永”,而二韵诗尤有时名,故将辑得的二韵诗全部载入。

对于历来记载谬误的,都作详细考证和订正。如明《蜀中广记》、清《保宁府志》均载元稹《游碧涧寺》诗,以为碧涧寺在阆中。经考证,碧涧寺实际在湖北松滋县,此诗作于元稹任江陵府士曹参军时。本书故将此诗删除。又如《清诗别裁》载彭襄《书屈陶合刻后》一诗,以彭襄为“四川阆中人”。根据《清代四川进士名略》所述,彭襄实为四川中江人,故亦将其诗删去。再如明嘉靖《保宁府志》误记鲜于侁为南部人,今根据《宋史》《宋诗纪事》《蜀中广记》等史料,肯定鲜于侁是阆中人。并引鲜于侁《锦屏山》诗自云“昼归聊憩锦屏山”为佐证,还追根溯源,说明明嘉靖《保宁府志》讹误的原因。至如对李商隐“望喜驿中忆阆州”句中“忆”字的辨析,尤为精审。注释先引《木兰诗》等释“忆”即“回忆”之义,接着从全诗内容出发,结合诗人当时的经历分析,疑“忆”为“亿”或“意”之讹(“忆”、“亿”繁体为“憶”、“億”),又引多种典籍材料说明“亿”或“意”有“揣度”、“料想”、“推测”之义,由此证明注者之疑,绝非主观腹测,而是有根有据,合于诗的内容与作者实情的准确判断。所谓注诗难,或许就难在这些地方吧!当代生人之作,反映时代精神和阆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风貌或存在的弊端,诚如凡例所说,“要须写照生活,意新词韵”选择也是很严格的。

我有机会从集中领略了或生孕于故土,或唱和于同乡的诗篇,加深了我对故乡的认识和热爱,也再次表明从地域文化研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今天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当年的杨校长,如今年近九旬,银发疏疏的老人,在图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克服了种种困难,殚精竭虑,几易其稿,终使这部《阆中历代诗词选》得以付梓,为故乡的文化事业继续奉献热力,不能不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与鞭策。在此,我谨再一次深深地祝愿我们的老校长健康长寿,也衷心祝愿我们家乡涌现更多的胜事,屹立更多的高楼!

年3月5日初拟年8月15日修改于四川大学寓所

来源:《阆中历代诗词选》

编辑:阆嬛收录

投稿: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dl/6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