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原产美洲的“幺蛾子”
——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我市
农作物病虫害警报
原产美洲的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我市
一旦发现虫情,大家要及时报当地农业服务中心
做到抓早、抓小、压前控后
下面我们来介绍草地贪夜蛾是个什么样子
草地贪夜蛾
也称秋黏虫,还有一个洋气的英文名:Fallarmyworm,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
主要特征
一、特别能吃
可为害80余种植物,喜食玉米、高粱、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取食叶片、心叶、果穗等,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是一种暴食性的农业“超级害虫”。据报道,该虫还擅长群体作战,一天能啃光一片玉米地,啃完后列队迁移到下一片地,外号“行军虫”。
二、特别能生
ü一只雌蛾一生可产卵-粒,2-3周完成一个世代周期。繁殖能力是玉米头号害虫——玉米螟的3-4倍。在适合温度下,卵在2-4天内即可孵化成幼虫。
三、特别能飞
成虫一晚可飞行公里,雌蛾在产卵前,可迁飞公里。
草地贪夜蛾虽然号称“行军虫”
但是大家不必惊慌
只要我们了解清楚他们的形态特征、喜好
也很好防控
下面教大家怎么识别草地贪夜蛾
▼▼▼
卵形态特征:
呈圆顶型,底部扁平,顶部中央有明显的圆形点。通常~粒卵堆积成块状,卵上有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产在叶正面
产在叶背面
幼虫特征:
高龄幼虫(4-6龄)头部有倒“Y”形纹,尾部有四点正方形排列的黑斑。
?低龄幼虫(1-3龄)头部没有Y型纹,尾部有排列成正方形的4个黑斑。且幼虫体色多变,除棕色外,还有绿色和黑色等颜色。
成虫特征:
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有一条白斑;雌蛾前翅无明显斑纹,呈灰褐色、灰色、棕色或杂色。
雄虫
雄虫
为害症状:
在玉米上,低龄幼虫取食叶肉后剩下叶表皮而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后期在叶片上造成大小不等的孔洞,也可钻蛀果穗和穗柄为害。
如何防治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全国农技中心推荐:
(1)生物防治:卵孵化初期可选择喷施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以及多杀菌素、印楝素等生物农药。
(2)应急防治: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可亩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0-20克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20毫升或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0-20毫升或10%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防治。
注意事项:
(1)清晨或者傍晚喷药防治,避免中午高温阶段喷雾。
(2)喷药时对准作物心叶、穗部。
(3)注意安全用药,轮换用药。
当前我市发生情况:
5月25日我市彭城镇始见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截止5月28日统计,全市已有31个乡镇发生危害,(覆盖双柏思片区、洪河水片区、文成片区),玉米被害株率0.1%-15%,平均4.8%。专家预测,受近日大风天气影响,且玉米、水稻等作物进入关键生长期,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良好的食源条件,适宜其快速繁殖,极短时间内将蔓延至其它乡镇为害。
温馨
提醒
如发现该虫请立即上报阆中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
联系-
审核:姚海
编辑:乔黎
来源: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