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区划地名界线工作是最悠久的专项行政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区划地名界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促进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用得好就是推动区划协同发展的更大优势。
四川省高度重视行政区划工作,党的十八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把行政区划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一干多支”发展等战略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编制了《四川省行政区划调整规划(—)》,不断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全省城镇型政区数量增长明显,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方面,先后实施完成县级行政区划调整14件,其中:撤县设市3件、撤县设区8件、增设市辖区2件、变更代管关系1件,四川省县级政区由个增加到个,是全国数量最多的省份。
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稳妥推进撤乡设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等改革,先后实施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件,增设镇个、设立街道办事处76个、撤销乡个,乡级政区减少60个,镇和街道数量占乡级政区总数的比例由年底的44.8%,提高到55.7%,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转化地名普查成果提升地名服务水平地名是“社会意识的结晶、历史文化的化石”,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
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地名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地名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
年-年,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任务,普查地名目录万余条、11大类地名万余个,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个,跨县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个,收集入库省、县级界线条、界桩颗。
深化地名普查资料挖掘利用,泸州、凉山、安岳、邻水、万源、渠县等市(州)、县,陆续编辑出版了本地地名故事。
加快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成都市部分中心城区创新开发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