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赞这个阆中人荣登10月ldquo四

白癜风治疗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33.html

近日

年10月“四川好人榜”

在遂宁市大英县揭晓

你身边的好人上榜了吗?

跟着小编来看看~

其中来自阆中的罗郃评获评“敬业奉献好人”一起来看看他感人的事迹吧

“身边最美书记”结合村情做强产业

为穷山村架起“致富桥”

罗郃评证件照

罗郃评工作照

罗郃评,男,年6月出生,阆中市金垭镇人,汉族,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阆中市税务局彭城分局局长。

  年7月,受组织选派到彭城镇刘家庙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履职以来,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该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工作中,扎根一线,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克难奋进,使刘家庙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南充市脱贫攻坚“示范村”户阆中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在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年以来,被省委省府评为全省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1次被评为南充市“优秀第一书记”;1次被省地税系统授予“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曾4次被评为阆中市优秀“第一书记”和阆中市“身边最美第一书记”;年,被中共阆中市委宣传部、阆中市精神文明办公室授予“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引活水、建村道,让穷山村架起“致富桥”

  刘家庙村总耕地面积亩,由于农田水利欠账太多,大小塘、库、堰年久失修,不能正常发挥灌溉效应。可灌溉面积却几乎为零;村委会驻地距市区有26公里,而且紧靠嘉陵江,但没有提灌饮水设施,全村人只能望洋兴叹,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村道和社道,群众反应强烈,紧邻嘉陵江望得见水却用不上水,养个肥猪进乡场去卖要请上2个人工,除去肩挑背扛工时费,一头猪4只腿就没有了。一位叫贫困户谭正平的村民说:30年前我总想跳出龙门,为的就是能跳出穷窝窝,走上一条宽阔干净的水泥路,没想到30年后,村里老百姓还过着过去的老日子,走的是泥巴路”。贫困户的一席话深深刺痛了罗郃评,他凭着一张老脸先后与市水利、市交通等部门多方联系,请他们到现场做个调研察堪,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还带领村委一帮人,在全村的坡前屋后、山上山下踏勘选址,摸清了点位,确定了路线,但资金从何而来,不能在老百姓手上集一分钱,只好又跑市财政局、水务、交通等部门,争取他们的政策支持,先后为村里新建饮水工程一处,蓄水池21口,园区内硬化排水渠米和整治山坪塘10口,解决了全村“灌溉难”“吃水难”问题,同时修建通村水泥路7公里,园区便道建设2.5公里,化解了老百姓“出行难”和买卖难的问题,到目前全村家家户户都吃上安全放心水,灌溉用水得到全面解决。

  结合村情招蝶引凤,做强海椒大产业

  水有了,路通了,可是老百姓的“钱袋子”还是瘪的,怎么办?一次周末回家的途中,罗郃评被国道两旁齐刷刷的塑料大棚所吸引,如此好基础资源,为何不能很好利用,我立即组织村民召开坝坝会10余次产业发展座谈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种海椒——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易储藏,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他引导村两委采取“公司+专合社+贫困户”的模式与成都丰农兴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长期购销协议,以不低于1.2元/斤的价格实行保底收购;与阆中市果芝源柠檬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流转亩土地,建立以种植柠檬为主,与观光休闲一体的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陈家湾脱贫奔康园。吸纳26户贫困户按户平元股权量化入股分红,当年就实现人均增收上千元,村内非贫困户看到了种植海椒的好前景,纷纷要求加入园区产业建设中。仅年,刘家庙村建成海椒产业园3个,面积亩,亩产余斤,年收入达余万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元,超过贫困线标准余元。

  调纠纷、解难题,甘当老百姓的调解员

  “海椒长势如何?”“家里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难处需要我们解决的?”在每天例行的驻村工作中,罗郃评必走家入户,向村民拉家常,村民刘德奇因村公益事业建设不幸身亡,家人要求赔偿的现金额度超出政策法律规定的范围,否则不依不饶。我不分白天、黑夜,多次蹲守在刘德奇家门口,不耐其烦的宣讲政策和法律,这当中也吃了不少闭门羹,看了无数的白眼。日复一日的蹲守,一句句的解释,最终,刘德奇的家人的请求最终得到了合理解决,达成了合情合理的赔偿协议。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平深有感触地说:只有耐心细致的疏导,老百姓才会依理服人。

  63岁的贫困老人刘德树是二级残疾,儿子患有精神病,家中唯一的两间土坯房也是危房。罗郃评了解到刘德树的困难后,立即联系市民政、卫计等部门协商解决大病救助等事宜,又联系村建、国土改造刘德树的危房,纳入危改规划方案,实施了维修整治,并帮助他发展了生猪养殖。刘德树同志感慨的说:“现在我的房子改造好了,低保兜底、大病救助都给我解决了。真心感谢帮扶单位阆中税务局,感谢阆中税务局的帮扶干部们,还是共产党好啊”。

  办夜校、树新风,把村民打造成新时代的能工巧匠

  习总书记说“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村工作一段时间,罗郃评对此深有体会——穷就穷就在观念上,差就差在文化上,文化的残缺是贫穷的帮凶,让老百姓要自我奋发,自立更生,发展奔康,他充分利用村文化室和村民较集中点,开办起了以政策传导、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专门从城里请来种养殖方面的专家,利用夜间和劳动之余,开展政策解读、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培训;开展“三带四积分”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中“有样”、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学样”,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脱贫奔康的积极性;以学促引建起“百姓大舞台”,开办起了“刘家庙村村级星光大道”,让贫困户拿起话筒“自己说,自己演,自己看”,寓教于乐,综合提升,激发贫困户的感恩意识。一年来累计开展专题培训30余期,参加培训人数达余人次,全村村民人人都受到了3-5次的实用技能培训,极大地增强了贫困户脱贫的技能和信心。贫困户刘德顺在培训中不但学会了种植,还当起村民各户的“算账先生”和种、养殖技术的讲师,玉米卖了多少、什么时候卖的、价格走势如何,无数点滴成了刘家庙村贫困户脱贫奔康的时间轴。

  “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奔康的奋斗目标,为引导贫困户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罗郃评采取五步走方式(走进留守儿童、走进空巢老人、走进残疾人、走进农民工、走进村老干部老党员)自觉担当起村民的勤务员,我依托主村道、园区民居等现有资源,挖掘当地的优秀家风家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制乡土文化墙,宣传正能量和民俗文化、文明新风尚等内容。短短三年时间,刘家庙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日子过上了,好房子住上了,民风也正了,好习惯养成了,使昔日贫瘠的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通过三年的驻村实践和探索,刘家庙村精准脱贫的一些点滴做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为全市农村扶贫攻坚探索了较好的经验。全市各级大小会议近十余次先后选择在刘家庙村举办和召开,也激发了全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

  省委第四督导组组长、西华师大副校长陈涛同志曾这样评价刘家庙村“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满意度得到了大大提升。

  刘家庙村一天天变好起来了,罗郃评却在核实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时,突然鼻子流血不止,一边止血一边叮咛村社干部“不要管我,我歇一歇就可以了,你们要把活路做完……”没想我随即一头晕倒在地,闻讯赶来的村支部书记王建平和在场人员通过一些“土办法”治疗无效后将医院住院治疗,“但村里那么多事,我放不下村里的事”,住院期间我利用治疗的空隙,用电话和   年5月,在阆中市第一书记期满考核期间,听说罗郃评可能要走,许多村民对我说:“罗书记,听说你生病了,是不是要离开我们村?”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罗郃评也受到了感动,说“我不得走、请大家放心,村不脱贫永远不走!”

  从年到今,是刘家庙这片热土培育了罗郃评钢毅的决心,他想坚持驻村下去,直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那时村强了,民富了,村美了,他才会放下这负担子。

  天道酬勤,如今“刘家庙村老百姓已经基本脱贫了,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以上,是三年前的2倍以上,但为了保障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致富,村强民富巩固提升,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罗郃评说:虽然年纪大了,但正如他的网名“马不停蹄”一样,还要继续干下去,早日将刘家庙村建设成为“美丽、富裕、和谐的山水田园村庄。”

终于被你滚到底了

好人寄语

村民有事就来找我,就是为他们解决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要让产业强起来、经济活起来、腰包鼓起来,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要将刘家庙村建成美丽、富裕、和谐的山水田园村贡献应有力量!

道德点评

驻村第一书记罗郃评同志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引水修路、招商引资,为刘家庙村脱贫奔康殚精竭虑;调纠纷、树新风,甘当乡风文明引领者。他以榜样的力量感动着刘家庙村,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编辑:中中

来源:南充播报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dl/9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