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你知道南充这些名小吃的创始人吗

谢天禄、陈洪顺世代传承不断创新造就“川北凉粉”

蜀汉时期,原安汉县江村坝农民谢天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行人品尝后无不称道,谢凉粉便因此而有了名气。清末民初,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他选用新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候、所作凉粉质细柔嫩,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不到一年,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的名号也不胫而走。

川北凉粉

朱老拱川渝地区米粉的开山鼻祖

朱老拱,真名朱明清,晚清时顺庆府人。当时,遵义羊肉粉已经闻名遐迩,享誉西南。其中最有名的是杨记和廖记。一天,朱老拱到杨记羊肉粉店做徒工,而杨家一看朱老拱是个驼背,就有些嫌弃。于是说:你做我们这行不会有前途的,还是另谋高就吧。可是朱老拱并不放弃,说洗碗、扫地的杂工也愿意干。杨家见他很有诚意就让他留了下来。这个驼背不是一般的聪明,朱老拱处处留心,细细揣摩。几年后,告辞回到老家顺庆府,在二府街口(现府街)自开羊肉粉店,以其特有色香味而著称,由于配料调味考究,开业不久便以“顺庆府羊肉粉”的名号名振川北。

南充米粉

郑驼背一天到晚磨豆腐磨出了“河舒豆腐”

河舒豆腐的始祖是西汉时期的“郑驼背”。“郑驼背”当年采用小磨推豆腐,每次往磨眼里只添加两三粒黄豆瓣。每天天刚黑就开始磨,一磨就磨到天亮。平时出门,“郑驼背”总是端着个钵,走路也磨,站着也磨,跟人说话也磨,看人下棋也磨。正是因为“郑驼背”的豆腐磨得格外的细致和精心,做出来的豆腐口感也特别的细腻、嫩滑。从此,河舒豆腐声名远播。

河舒豆腐

赵仁金突发奇想创造方锅盔

年,原本从事钢材生意的赵仁金到他哥哥的锅盔店铺学习打锅盔的技艺。当时南充市面上的锅盔以圆形为主,为了做出自己的特色,他在设计锅盔外形和酥的配料上费尽了心思,光是打锅盔的酥就有近18种配料。正因此,从最初一天只能卖19个锅盔,到现在每天能够卖个,10多年时间,赵仁金已卖出了百万个方锅盔。

方锅盔

憨哥、巧儿爱情火花擦出“锅盔灌凉粉”的经典吃法

多年前,顺庆府(即今果城顺庆区)已有人发明了锅魁和凉粉的制作方法。不过那时的工艺十分粗糙,难登大雅之堂,因而食者不及现今广泛。且说当时的顺庆府城,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禹王后街。就在此街西头末端,有两家不显眼的小吃店并肩而立:一个专卖锅魁,店主夫妇及膝下一女名叫巧儿;隔壁一店专卖凉粉,店主夫妇和一个叫憨哥的男孩。后来,憨哥和巧儿结婚了,在结婚那天,为了让巧儿吃到一生最难忘的美味凉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憨哥使出全部手段,精心配制了碗色香味俱佳的凉粉,每碗再搭上锅魁一个,作为婚宴上的主打小吃,从此创造了锅盔灌凉粉的吃法。

锅盔灌凉粉索义廷身怀酿醋绝技的宫庭落魄醋师

保宁醋史载起源于年,时值明末清初,战乱频繁,祖籍湖南的宫庭落魄醋师索义廷逃难择居阆中,与妻儿栖身在城北过街楼旁的一间草屋内开设醋房,创新采用白叩、砂仁、杜仲、当归、五味、薄荷等三十二味中药制曲,以阆中特有的优质麦麸、大米为原料,取蟠龙山古松花井泉酿制麸醋,其醋特佳,声名远播,并以产地命名为保宁醋。

保宁醋哈公奎阆中回民创造白糖蒸馍

阆中白糖蒸馍系由清乾隆时回民技师哈公奎所创。据《阆中县志》记载:保宁麦面最知名,取南麦碾细,保宁蒸馍重罗筛之,蒸为馒首,名曰蒸馍,远行者携千余里外,虽外霉内燥,蒸之移时,而色、香、味、形如故。外来客商多于县中购蒸馍以作馈品。保宁蒸馍既无中式馒头的碱涩味,也无西式面包的微酸味。年,获巴拿马国际博展会银质奖章。年,四川评出22种省级名小吃,保宁白糖蒸馍金榜题名。

白糖蒸馍

王正秋“张飞牛肉”的大名由他而来

阆中市区名叫保宁镇,回汉杂居。老回民在逢年过节时会制作腌牛肉,做好后为防止腐烂,人们在牛肉表面涂抹锅烟灰防腐。这种腌牛肉被人们称为“保宁干牛肉”或者“风干肉”。该牛肉最大的特点是表面呈墨黑色,切开后内部肉质却是棕红色,很是好看。上世纪80年代,张飞牛肉公司前身原阆中县牛羊肉加工厂厂长王正秋因其面黑心红其形似张飞而将其正式定名为张飞牛肉。

张飞牛肉斯仁谷、何孬娃徒弟继承师傅制糕技艺创造“狮子糕”

西充狮子糕原为“寿王糕”。出自年(光绪二年)秋,杭州西湖“寿春坊”斯仁谷之手。光绪乙未年斯老归天,由子斯力撑坊继业。西充青狮人何孬娃家境贫寒,流浪到杭州西湖,饿昏倒在“寿春坊”门前,斯力将其救醒,何谢斯救命之恩,留在斯家打杂。光绪时,糕房起火,“寿春坊”被焚为灰烬。斯力不久离世。何回西充在象溪河边制作“寿春糕”,取“师、狮、斯”三字谐音,又因糕色金黄,如同金狮之毛,故取名狮子糕。

西充狮子糕

张德兴偶然创造了一个名川菜

清乾隆年间,南充酱园主张德兴见嘉陵江边盛产芥菜,他突发奇想,将新鲜芥菜配以盐和香料,装入土陶圆坛密封后放置酱园内。事隔三年,恰逢立春之日,酱园内忽然飘出一股奇特的香味,原来是那个土陶圆坛突然破裂,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众人闻香而至纷纷品尝,果然是爽口。此菜历经三个寒冬,众人取名为“冬菜”。后传至京城,成为朝廷贡品。时有民谣“十里飘香不是花,顺庆府中冬菜牙”。

著名川菜冬菜扣肉

安妹儿整理自南充在线商务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jj/1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