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南充人,
你能轻松听懂所有的南充话了么?
幺妹儿不敢保证能轻松听懂啊~在南充,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方言!哪怕相隔很近,有时候都听不懂对方说的啥!那么南充最难懂的方言是如何排列的呢?▼▼顺庆话难度系数:1顺庆长期是南充的“官府”所在地,人口流动较强,因此西南官话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土的程度不强”,但老顺庆人有一点发音和西南官话不同,那就是不会卷舌头。其中,“二”和“儿”字最为明显,在顺庆城区官话中就分为新旧两派读法。老顺庆人基本上都不会卷舌头,将“二”和“儿”读成“卧”,而顺庆的年轻人因为受到普通话及邻近官话的影响,卷舌头大部分都不成问题,发音也和其他地方相近。嘉陵龙蟠话难度系数:2龙蟠官话有翘舌音zhi、chi、shi、ri,龙蟠人在遇到部分普通话里带有翘舌发音的字词时,也会翘舌,在这个特点上有点类似于自贡话。此外,前后鼻音分不清,是龙蟠话的特点,龙蟠人说话是an和ang不分,如:“汤”读作“摊”、“长”读作“馋”、“唐”读作“谭”等。营山话难度系数:2营山官话分为三片,分别是城守话、老林场话和双河话。城守话在营山分布范围广,使用人口较多,和周边的西南官话没有太大区别。老林场话其突出的语音特点是儿化韵较多。双河话其突出的语音特点是尖团音没有完全合流,古精组的细音字今读尖音,而见晓组的细音字今读团音。如:“秋”读作“ciu”,“精”读作“cing”。营山人的发音还有点h、f不分,这点在南充其他地方也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蓬安等地。如:“油菜花花飞飞黄”读成“油菜发发飞飞房”。曾经在营山人中还流传一个笑话,以前有只叫“中国泛旅”的股票,有位营山人买了之后翻了两番,于是他就很高兴地对朋友说:“我买的‘中国换旅’欢了两欢。”营山官话里面有些用词也很有意思,如:切(吃)、打个车车(转个方向)、灯儿晃(在外东游西荡)、你输不输(你信不信)、打王逛(走神)、辄常(经常)、利面(故意)、拷丁槌(敲诈)等。南部话难度系数:3南部县的大部分地方都使用南充官话,从方言划片来看,南充官话的大部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片区。南部人很多不会发“ü”这个音,他们把“局长”说成是“jiu长”,而在ai和ei的发音方面也容易混淆,如:“外公、外婆”读成“wei公、wei婆”等。阆中话难度系数:4当地人说话的逻辑重音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如:“你吃饭没得?”南充人重音一般都在“没得”上,而阆中人的重音一般落在“饭”上,而且会加重语气,音调往下走。在语音方面,阆中人发音最典型的是将“黑”和“白”读作“ha”和“bia”,“一”读作“yua”。阆中人的语气助词多用“哒”,如:“吃了饭哒!”而西充人则多用“么”:“吃了饭么!”南充人的语气助词多用“哆”:“吃了饭哆!”西充话难度系数:5堪称“重灾区”南充官话的大部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片区,但其中的西充官话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区的岷江小片,它与其邻近地区的官话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西充方言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西充人将一部分声母为j、q、x的字,读成z、c、s。例如:“鸡”读作“资”,“妻”读作“呲”。最典型的西充人发音体现在一句话上:“我在西充西街上喝了一碗稀饭,花了四块四角四。”西充人往往会读成:“我在丝充丝街上喝了一碗丝饭,花了系块系角系。”西充官话中还有“A眉B(A)眼”的格式,生成了较多的四字格词语,比较有地域特点,如:憨眉憨眼、莫眉咋眼等。西充方言中还有一些有趣的词汇。如:“江湖”的意思就是“美丽”,“宵夜”就是“吃夜饭”,“著子”就是“筷子”,“莫消”就是“不要”,此外还有以下常用词:定到(经常),岸到(以为),绣楼(后面),哪凯(谁)等等。西充话内部也出现了差异,例如义兴镇就把“鸡”读成“吱[zī]”,“洗”读成“死”,把“气”读成“刺”。来源:南充新闻长按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