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鸣:当女名人挺难的我和阆中很有缘分
陈一鸣接受采访
3月24日,“阆中古城杯”首届中国女子围棋名人战决赛第二局在阆中古城战罢,陈一鸣2-0胜王爽获得女名人头衔,赛后陈一鸣接受记者采访。
对于今日和王爽的对局,陈一鸣表示“开始布局还比较正常,但是有一度我亏得很多,感觉棋已经不太行了,但是觉得不能马上就认输,所以就接着下了,之后就扳回来了。”
这个冠军对陈一鸣的意义很大“这是我个人第一个冠军,之前没有拿过,所以觉得运气比较好,决赛算是我赢得最艰难的比赛了,这两盘棋都是有明显处于劣势的时候。”
女子名人战给陈一鸣带来了很好的印象,陈一鸣说:“阆中古城的景色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以前不知道这个地方,这次去了嘉陵江以及阆中最佳的观景地点,觉得风景相当震撼,街道也很干净。”
对于“当女人难,当女名人更难”这句话,陈一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没觉得当女人难,但是我觉得当女名人倒是挺难的。”
女子名人战是挑战制,陈一鸣觉得“挑战制挺好的,这样我明年就能直接来下决赛了。我和阆中还是挺有缘分的,很喜欢这里。”
(yimi)
女子名人战陈一鸣2-0胜王爽阆中战出女名人
年03月24日16:54 新浪体育
陈一鸣零封王爽夺冠
点击观看动图棋谱
3月24日,“阆中古城杯”首届中国女子围棋名人战三番棋决赛第2局在四川阆中古城战罢。最终陈一鸣三段执黑手中盘战胜王爽四段,以总比分2比0夺得首届中国女子围棋名人战冠军,获得20万冠军奖金,颁奖仪式将在3月25日下午16点进行。
首局王爽执黑,本局两人互换黑白,陈一鸣执黑先行。两人开局竞相点三三,随后陈一鸣一手高拆二,棋局呈现出满满的AI味道。黑棋在右边张起大势,王爽径直打入,并顽强做劫成功做活,局面取得领先。
中后局阶段,陈一鸣右边一方大空不足以抗衡,贴目压力骤紧,索性从上方打入,王爽也趁着黑棋大块薄味,准备渗入黑棋。不过,优势意识甚浓的王爽在后半盘行棋过缓,最终被陈一鸣反超逆转,弈至手,王爽中盘认负。陈一鸣再次战胜王爽,以总比分2比0夺得冠军。
陈一鸣心情不错
王爽心情失落
局后,陈一鸣连称自己幸运逆转,心情大好。王爽难掩失落之情,说我觉得前半盘对手可以认输了,后来已经不好了但不知道自己在下什么,展望未来,这位失落者表示:如果明年还在这里,我希望以挑战者的身份再来。颁奖仪式将在3月25日下午16点进行。
大盘讲解
小棋迷聚精会神
比赛开始不久,在赛场本源堂一楼的阔厅之中,刘菁和陈盈站在大堂进行大盘讲解,台下聚集了不少热情棋迷。两人摆出不少变化图,台下的小棋迷聚精会神听讲。最后刘菁点了点目,告诉大家黑棋盘面已有十几目,白棋无力回天。两人妙语连珠,博得台下棋迷阵阵喝彩。
“阆中古城杯”首届中国女子围棋名人战由人民日报社、中国围棋协会、中国棋院主办;人民网、人民日报体育部、阆中市人民政府和人民体育承办;协办单位有:阆中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四川云天路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徐茔围棋俱乐部。决赛年3月21日至25日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中古城进行,陈一鸣2-0胜王爽夺得首届女子名人,将接受下届挑战者的挑战。
(胡波)
女子名人战的那些数字:第一届与第一冠
女子名人战决赛
初春时节,四川阆中,古城落子声。
3月24日下午,首届中国女子围棋名人战决赛在四川阆中战罢,年出生,25岁的陈一鸣三段以2:0击败比自己小了三岁的王爽四段,成为了中国围棋第一位女“名人”。这项被我们寄予了许多期待的,也是填补着中国围棋赛事中一块重要空缺的比赛,至此落下帷幕。32位女棋手,五轮比赛,纹枰鏖战里,是中国女子围棋长久以来的光辉历史,是中国女子围棋正在走向的激荡未来。以此为始,或许,属于中国女子围棋的头衔战赛事,也会变得丰富起来。
要让围棋走向万户千家,成为热门运动,围棋人,先要在比赛的数量和质量上,多下些功夫,女子名人战,是一个足够好的范例。
第一届比赛
这是首届女子围棋名人战,就像是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在开幕式上所说的,围棋三大传统赛事过去一直以男子比赛为主,没有专门的女子赛事,女子名人战填补了中国围棋赛事体系的空白。在此前,并非没有女子围棋比赛,“建桥杯”中国女子围棋公开赛,全国个人赛女子组,都是绵延多年,起到过重要影响的女子围棋比赛。但是,对于围棋世界而言,传统头衔战的重要性和意蕴,却从来都不言而喻,名人,天元,棋圣,这些名字象征着围棋世界的传承,当我们看着连笑陈耀烨们在国内头衔战的沙场里攻城略地,我们也不能不去思考,对于优秀的女棋手而言,她们应该戴上怎样的头衔,她们能够去征战的头衔战,又在哪里?
这是第一届,从女子名人战的意义上讲,它将长久的延续下去,还会有很多很多届,而从整个女子围棋头衔战的意义上讲,这也是一个开创,或许,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女子围棋天元战,女子围棋棋圣战的影踪。
第一个冠军
比赛前,当被问及对于比赛的展望,陈一鸣说,“但下棋必须有信心才有可能赢,我没有去想结果,只要尽自己能力去下就好了”,尽力去下好属于自己的比赛的陈一鸣,笑到了最后一刻,25岁的她,终于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座全国冠军。
从32强杀到最后,五轮比赛,陈一鸣的对手,先后是谷宛珊、张璇、王祥云、周泓余和王爽,有老有少,但每一位,都是女子围棋界名声赫赫的强豪。张璇八段曾是中国女子围棋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王祥云也曾在正官庄杯上五连胜,拿下过建桥杯冠军,决赛的对手王爽,年刚刚拿下全国个人赛冠军,又在名人战首轮就淘汰了当下的中国女子围棋第一人於之莹,势头正盛。然而,或许,正是这样的对手们,才配得上女子名人战赛事历史上第一位冠军的夺冠征途。
这是陈一鸣的第一座冠军奖杯,也是女子名人战历史上的第一座冠军奖杯,在中坚棋手的阵营里沉浮了许久,陈一鸣的厚积薄发,正像自己的名字寓意一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2位棋手
在参赛棋手的选择上,女子名人战在规程上做了明确的要求,为了确保比赛的质量,参赛棋手必须为年建桥杯中国女子围棋公开赛前八名,年全国个人赛女子组前八名或特邀棋手。这样的选择,也就让当下的强豪棋手们,与曾在历史上有过重要贡献的女棋手们能够汇聚一堂,共同逐鹿,最老一辈的芮乃伟九段,老一辈的张璇九段,正值巅峰的於之莹、陈一鸣、王爽,还有年轻的00后棋手们,新初段储可儿,年出生的唐嘉雯,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次属于中国女子围棋的聚会,几代围棋人,同堂相会,同堂相争。
我们常常去疑问,女子围棋棋手们的名声为什么没有男子棋手响亮?在笔者看来,赛事数量少带来的曝光度低,也就是重要原因。有女子围棋名人战的珠玉在前,想必,更多的女子围棋赛事也都会在到来的路上,那对于棋手们来说,也就是让自己更多的展现在人前的好机会了。
这一次,是这32位棋手,是登上决赛舞台的陈一鸣和王爽,下一次,又会是谁呢?
三月的阆中,春意正浓,落子声声,反倒为这处千年名城平添了几分安静温煦的气息。女子围棋头衔战的脚步,在这里开始踏向远方,桓候祠中草木依旧,文庙中,砖瓦也庄严如昨,和它们一样千年传承的国粹围棋,也如老树,在这春日里,开始蔓延新的枝条。
三月初生,草木将荣。
(谢天舒)
此刻与未来:女子围棋名人战开启女子围棋新时代
此刻与未来:女子围棋名人战开启女子围棋新时代
陈一鸣
3月24日,首届中国女子围棋名人战在阆中古城战罢,陈一鸣三段击败王爽四段,获得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座全国冠军奖杯,一路走来,从年的11月到年3月,女子围棋名人战的五轮厮杀,跨越了年份,经历了一冬一春。有冷门迭爆,有厚积薄发,有老骥伏枥,有新人登场,32位棋手各展才华,赛事本身,也慢慢吸引了更多棋迷们的 这是一项赛事,却也不只是一场赛事。它是女子围棋名人战的第一届,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女子围棋头衔战的开端。中国女子围棋,将从这个万物生发的春天开始,以这一次女子名人战作为里程碑,开启更广阔的时代。
对于围棋人而言,头衔战这个名号本身,就代表了很多东西。在古代,棋待诏,大国手,都是能够佐证棋手能力的头衔,而在近代日本,从吴清源木谷实,再到六大超一流,那是许多围棋人思之念之的黄金时代,棋风迥然相异,却各自在棋道上走出很远的大棋士们,在头衔战的舞台上倾力相争,下出自己理念中的美好围棋,本因坊,棋圣,天元,名人,王座,十段,小棋圣,七大头衔战,每个名字,都能够写出一段征伐落子的历史,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群围棋时代里争雄逐鹿的传奇,而在中国,天元、棋圣、名人三大头衔战,同样有着重要影响,陈耀烨“吴江不败”,天元八连冠的故事让多少人津津乐道,陈九段喜爱在这江南小镇吃小龙虾的故事也成了口耳相传的棋界逸闻,连笑天元名人两冠加身,却始终没能在世界棋战上取得突破,种种争议,大概也正是因为棋迷们相信,这些头衔战代表的,就是国内的最强者,那就理所应当的击败韩日棋手,建功立业。
但是,这些热闹与故事,却好像都是属于男棋手的。对于女棋手们而言,她们不是没有自身争雄的战场,女子围甲,全国个人赛女子组,建桥杯女子围棋公开赛,但是,战场从来不嫌多,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女棋手们,几十年来,从孔祥明到芮乃伟,从华学明到如今的中国女子围棋第一人於之莹,巾帼不让须眉,一直是在中国女子围棋的史册里,隐隐约约能看到的第一句话。芮乃伟在应氏杯上赢下李昌镐,华学明在富士通杯击败大竹英雄,於之莹也曾在三星杯中半目斩落崔哲瀚,既然女子棋手们从来都不缺少实力,那围棋世界,理所应当的为她们提供更多,与男子棋手们一样丰富的舞台。
我们经常去疑问,作为国粹的围棋,为何始终是一项“冷门”运动?其实对于围棋而言,赛事冷,并不意味着运动冷,街头巷尾的围棋摊位,腾讯围棋里来来往往的人流,都是围棋影响力的明证。千家万户,大家或多或少的,对这项传承千年的黑白子有几分喜欢。那对于我们来说,也就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比赛,更多的有仪式感的,能够吸引人们观看的,能够让棋手们更有知名度的比赛,对于男子围棋来说是这样,对于更“冷门”的女子围棋来说,就更是如此。
女子名人战,为女子围棋的传播抛出了一串珠玉,与阆中古城携手,是国粹与名城的天作之合,32位棋手的选拔,新老几代,汇聚一堂,各大媒体的报道,也让更多的女棋手的名字,传播到了人们的耳朵里。这一次,我们记住的,是站在决赛场上的陈一鸣和王爽,而下一次,我们也会记住更多的,女子围棋世界的佼佼者们。
女子能顶半边天,在中国国内围棋越发成为围棋世界焦点的时候,女子围棋赛事的脚步,已经跟上了时代的进程。或许,我们已经不仅可以展望第二届的女子名人战,我们还可以去展望一下第一届的女子天元战,女子棋圣战,女子围棋头衔战们,一定会一项一项的来到我们面前。
脚步踏出去了,就不会停止。中国女子围棋的新时代,从首届中国女子围棋名人战开始,再度启程。
(谢天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