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千佛镇,因千佛岩而得名,素有“小保宁”之美誉。她位于巴山南麓构溪河畔,距阆中市区60余公里,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川北生姜第一镇,省级小城镇示范镇。这里历史悠久,有建于唐代的千佛岩;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构溪河呈“U”字形绕镇而过……
“泥巴路、土墙房,有女不嫁千佛郎。”多年来,偏远、贫穷、落后,成了这里的“代名词”。3个省定贫困村、9个一般贫困村,精准识别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1%。
年,一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让千佛镇走上了凤凰涅槃般的嬗变之路。一条条水泥路开始从各村向场镇延伸,昔日的土胚房悄然变成了白墙黛瓦的砖房,一个个产业园悄然在全镇遍地开花。脱贫的梦想在攻坚的号角中孕育、生长……
在千佛镇乐里庙村,粉墙黛瓦的民房,阡陌相通的道路,漫山遍野的果树,成片的产业,孕育着致富的希望。目前,全村建有8个川明参种植园,2个蜜柚种植园和22个土鸡养殖小区,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
乐里庙村的变化,只是千佛镇的一个缩影。勠力攻坚,千佛交出了优异的脱贫答卷:贫困发生率从年的11%降至0.6%。年以来,被阆中市委、南充市委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年,以满分的成绩通过脱贫攻坚验收和复核。
据镇党委书记张金国介绍,近年来,千佛镇新建道路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社社通硬化路,打破了发展瓶颈;全镇完成C、D级危房改造户,实施易地搬迁户,实现了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同时,通过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村有当家产品、户有致富门路;全镇新建了13个脱贫奔康产业园、数百个小微产业园区,生姜年种植面积亩,果药年种植面积余亩,年出栏优质肉猪5万头以上,已经形成“果药+生姜+生猪”三大亿元产业经济带,所有贫困户全部入园,享受分红,全镇2.5万人共享发展红利,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千佛镇镇长陈青松高兴地说,“我们的‘千佛竹根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过亿元,带动全镇户贫困户名贫困人员,稳定脱贫增收;‘千佛竹根姜’、‘千佛窖酒’、‘千佛泡菜’已成为我镇三大特色品牌,产品已走出四川、走向全国。我们通过走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之路,加速产业发展,确保全镇人民能脱贫、有事做、能致富;同时,通过‘回头看’、‘回头帮’,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坚持做到政策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确保全镇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如今的千佛,正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依托农业抓发展,跳出农业抓发展,全面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打造开放平台,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加快引进和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兴市场体系,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家园,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谱写乡村振兴的千佛篇章。
来源于南充日报社
爆料请联系:
商务合作请
领导说了!
您点亮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5毛!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