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过年越来越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像小时候那样
感受到一丝丝的年味呢?
也许是因为越来越忙
也许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每天都像过年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年味跟小时候比差远了
那么,到底差在哪儿呢?
50年代:过的是“翻身年”
50年代春节有三天假
那时的人们胃里都很“素”
如果能吃到一点带肉的菜都很奢侈
而在他们吃完年夜饭后
最大的娱乐节目就是扭秧歌
小孩子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逛庙会
有吃有玩有看的,好不热闹。
60年代:过的是“集体年”
60年代的人每到过年都会买布给家人做新衣裳
年夜饭虽然是在公共食堂吃的
但是氛围十分热闹
对于小孩子来说
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
不知道您小时候有没有吃过这么长的糖葫芦?
70年代:过的是“革命年”
70年代的人们物质还不够丰富
人们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
被八个样板戏包围了舞台上只有八个样板戏。
当时的人们普遍油水不沾
不过小孩子最想要的新年礼物还是吃肉!
80年代:过的是“改革年”
年“春晚”诞生
整个80年代是“春晚”伴我们成长
三十晚上一家人早早吃完年饭坐在电视前
印象最深的还是小品节目
90年代:过的是“开放年”
9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鸡鸭鱼肉、蔬菜,甚至海鲜都会出现在餐桌上
随着固定电话的普及电话拜年成了一种时尚
特别是父母打给外地的爷爷、奶奶
会让自己给他们拜年
那时候看春晚贺岁片是过年娱乐节目的重头戏
00年代:过的是“个性年”
00后的生活富裕了
年夜饭设在餐馆酒楼成了一种时尚
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以往的看电影
逛庙会,逛商场、看春晚
现在不少人带家人口到国外旅游过年
过年送礼不再是传统的烟酒
而是什么健康送什么,什么高级送什么。
现在:过的是“回忆年”
现在的人过年陪家人说话的少了
低头玩手机的多了一家人一起看电视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