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们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长假也成了最佳的旅游时间。去哪里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呢?来阆中吧!这里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也是春节文化的发源地,至今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活动,相信在这里会度过一个与众不同的春节。
嘉陵江畔的风水古城
??
阆中,古称保宁,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距省会成都千米,曾是川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也是古代巴国和蜀国的军事重镇,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的美誉。唐代诗人杜甫游览至此,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境内的阆中古城,距今有2余年的建城史,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千米,核心区域2平方千米,因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建造,形如八卦,亦称“风水古城”。
大多人来到阆中,几乎是直奔阆中古城。其实,不妨先来到与古城隔江相望的锦屏山,登临山顶俯瞰整个阆中。前往锦屏山时,山下有一座南津关古镇,依山而建,错落重叠,街道两旁排列着一幢幢明清风格的民居。这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历经风吹雨晒,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现今,一幢幢崭新的仿古建筑拔地而起,致使古镇的风韵荡然无存,不免令人唏嘘。
沿南津关古镇旁的道路步行而上,便是锦屏山,此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正所谓“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此山不高,半小时便可行至山顶。沿途树木葱葱,名胜古迹众多,可观赏明嘉靖初年保宁知府张思聪建造的锦屏书院和祭祀理学家朱熹、张栻、黄裳的“三贤祠”,清代时期当地富户黎学锦将其重建,改祀杜甫、司马光、陆游,并建张烈文侯祠纪念抗金名将阆中人张宪;也可参观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太白楼、观音殿等古迹。其中位于瞰碧亭附近的碑林,刻有张飞的《立马铭》、吴道子的《行道观音》、马德昭的《魁星点斗》等诗文,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可谓是充满浓厚的历史底蕴。
到达山顶,极目远眺,整座阆中青山环抱,清澈的江水蜿蜒流淌。古城沿江延展,密密麻麻的砖瓦建筑在现代建筑的映衬中,透着浓浓的古朴风韵。两千多年的岁月逝去,这座古城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犹如一幅古画,等待着人们发现它的美。
古色古香的川北民居
??
离开锦屏山,来到阆中古城,会看见青石板街道在岁月的冲刷下光滑如砥,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至今保留着质朴的历史风韵。这些建筑大多两三层,一层商用,二层以上家用,尽管浓郁的商业气息裹挟着整座古城,但仍能感受到当地人的市井气息。
如果想要感受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则要离开主街道,走进蜿蜒曲折的小巷深处。那些未经修缮的民居更为质朴,不经意间地流连辗转,便可看见屋檐下晾晒衣物的“风景”,以及繁盛的三角梅从墙檐攀爬而出的文艺感。在一条条巷子深处,细细观察,会发现有些院子特别大,即使大门紧闭,依然透着一股强烈的富庶之气。这些修建于明清时期的大宅院,大多是当地富贾望族的祖宅,有的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的至今居住着屋主后人,也有的被改造成高档酒店。但这些有名有姓的大宅院,均不对外免费开放,若想观赏内景,需购买门票在指定区域游览。
这些大宅院的建筑形制相似,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穿斗木结构,串联起庭院、正房偏房、天井等,形成川北地区典型的民居建筑特色,唯一不同的是,每座大宅院就像一部史书,各自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故事。孔家大院,这座宅院是孔子后裔66孙孔兴所建,明代建筑,坐南朝北,正院由10间房屋对称组成,整体呈“品”字形四合院格局。明清时期,孔氏为大户人家,以教书为主,兼营其他产业,后家道衰落。年—年,时任川北宣慰使的张澜曾在此办公居住。李家大院修建于明正德年间,坐北朝南,房间40余间,串珠式三进三重格局,院内有几株桂花树,当地人又惯称“李家桂花大院”。天井处造于清嘉庆六年()的大石水缸,沿口可见“有书不读子孙愚”七个字,证明主人对教育求学的重视与希望。胡家大院是阆中古城最美的宅院之一。这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宅院,从建宅至今,胡氏后人便居住于此,是阆中古城唯一一家没有易主的宅院。这座宅院占地余平方米,大四合院格局,四周由四个小天井拱卫,因胡氏家族世代行医,完整地保留着古家庭医馆的建筑风貌。也许对胡氏家族来说,最引以为傲的是家里珍藏的一件柜子,上面雕刻着落下闳创立的二十四节气。
阆中古城各个角落里的古建筑,犹如满天繁星,看不尽,说不完。无论走进哪座宅院,喝一杯清茶,翻开一本书,摆摆龙门阵,再或是听听屋主讲述房屋的历史,便能感受到古城建筑的悠然况味。
悠久灿烂的巴蜀文化
??
山水环绕的阆中古城,西侧的中天楼素有“阆中风水第一楼”的美誉,该楼建造在纵横交错的两条中轴线上,城内的街道小巷以此为中心辐射而去。中天楼底部镶嵌着一个巨型八卦圆盘,楼内放置着一尊伏羲石像,登临楼顶可遥望民居建筑的壮观景象。
中天楼东北侧的阆中贡院,又称“川北道贡院”“四川贡院”,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两处贡院之一,另一处是南京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明清时期,阆中设立贡院,一是阆中曾是四川省会,二是阆中在历史上地位显著,三是巴蜀古人对读书和考试非常重视。据史料记载,这里共诞生了位进士、位举人、位贡生。对于爱好历史的游客来说,古城有一处景点非去不可,那就是与贡院隔墙相望的“川北道署”。明洪武四年(公元年),阆中始设川北道署,辖保宁府、顺庆府、龙庆府等31州县,这里不仅是古代“道台衙门”的标准样本,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游客了解古代官制,以及通过陈列的官服识别官员的位阶和品级。
有趣的是,古城的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酸味,只因大多商铺都在售卖当地传统名优特产保宁醋,因其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甜、久存不腐等特点,以及防腐抑癌、养生滋补、开胃健脾等功效,与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福建永春老醋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醋”。除了保宁醋,张飞牛肉也是阆中的一张美食名片,不用猜也知道,历史名人张飞与阆中有着深厚渊源。三国时期,刘备平定益州后,派张飞驻守阆中,时间长达7年之久,为巩固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死后葬于阆中。“乡人慕其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自此之后,中天楼西侧的张桓侯祠屡废屡兴,历时余年,至今仍是游客的必去景点。
阆中古城悠久灿烂的文化,同样也是看不尽、说不完的,在所有的文化之中,最值得娓娓道来的便是“春节文化”。
落下闳被当地人称为“春节老人”,他是古代著名天文学家,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市)人。元封元年(公元前年),他被征召至长安改制历法,创制的《太初历》被汉武帝采纳后于公元前年正式颁行,把岁首制改为适应季节变化、便于指导百姓生活生产的历日制。其历法具备后世历法中诸如二十四节气、朔晦等主要因素,确定了以每年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年之始的历日制,从此恒定了“春节”,因此阆中被称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每逢春节前夕,阆中的寺庙、家院、街巷都会挂花灯,家家户户写春联、贴门神等习俗,从头年的“腊月八”到次年的“二月二”,城乡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阆中便开始有了年味,一系列活动纷至沓来,如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年三十祭年神、正月初一亮花鞋、正月初二拜媒神、初一和十五提灯会、二月初二龙抬头等原汁原味的传统活动就像游乐园里的节目,极易调动游人的热情,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张飞巡城、巴象鼓舞、秀才赶考、婚礼嫁娶、老人赐福等本土民俗活动。对当地人来说,除夕夜要吃团年饭,敬天神、地神、年神,春节期间要到长青寺、二交寺、武庙祭拜“年神”伏羲,再到落下闳故居祭拜“春节老人”,最后再到春节文化公园看灯展。悠悠岁月,漫漫青山,嘉陵江水流经阆中这块风水宝地,历经千年的阆中古城早已镌刻下了时光的痕迹。但这座古城并未显现出疲态,反而以各种文化载体增持自身的历史价值,在传承和发展春节文化的道路上竖起重要标杆。因此,在阆中古城过年,你一定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年味。
??文图:蔡无常编辑排版:洛洛夏春
节
特别活动
春节期间,风景君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