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惊艳全场!南充学生建造“阆中古城”
10月26日上午,在西华师范大学第二届学前教育高峰论坛学生作品展上,一组青铜色的手工作品,一亮相,就引起众人点赞。
张飞庙、状元坊、中天楼……这组名为《阆中古城一条街》的作品,高约50厘米,长4.8米,作品主体是阆中古城内的一条街道,以及张飞庙、状元坊、中天楼、澄清门四个古城地标,高度还原了古城原貌。这个“浓缩版”的阆中古城由阆中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级14班学生,耗时10天制作。
“这组作品的初衷是希望制作一个纯原创作品,展现学生手工技能水平的同时,更多地融合本地文化。”阆中师范学校美术组教研组长毛晓华说,10月12日,学校收到展出要求后,确定以学校所在地的名片——阆中古城为主题,展现古城魅力。14日,美术组老师前往古城实地取景拍照,然后就带着学前教育专业级14班20多名学生开工了。
“一开始觉得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10天,工程量太大。”刚满20岁的崔余玲说,这10天里,每天早上7点20,她和同学就到学校手工工作室,除了午休和晚饭时间,一直到晚上12点,每天13个小时制作。
光参考照片是远远不够的,崔余玲制作的中天楼,10天里就去了阆中古城3次,进行细节比对。第一次是楼门做好后,去古城里实地看护栏和房檐;第二次是去看石柱和楼下的细节物件;第三次是去看门匾上的题字和屋顶细节。“中天楼一共3层,把这3层重合立起来的时候,我们自己都惊讶了,真的很美。”崔余玲说,制作过程很辛苦,但是完工后很有成就感。
“浓缩版”阆中古城是怎么制作的?毛晓华揭秘,整个作品是用竹签、纸板、超轻黏土等综合运用制作而成。用竹签打底、搭架,用泡沫板搭好墙体,再用超轻黏土塑墙型,整体成型后,再做灯泡、人物、桌椅、摆件等内饰,最后才做封顶。
班主任莫苏悦介绍,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对阆中古城这个文化载体感受更深。“未来,希望他们在幼儿教育中有创新精神和文化传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