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明话
行文明事
做文明阆中人
阆中的小伙伴们,
想必你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
在超市里购物、车站候车、在路上溜达,忽然一个年轻女孩或者小伙子,就走到你跟前,递上一个对折过的印有残联标志的签名表格,上面胡乱的签有几个名字,后面列有5元、10元、20元不等的“金额”。
当你摇头拒绝他们时,他们就会从裤兜里摸出一张大意是证明他们是残疾人的塑封卡片。而他们的来意就是让您为“他们的事业”献点爱心。当你开口装糊涂搞不懂他们意欲何为时,他们都会装作聋哑人(至少装哑巴),给你指一指表格头上的“残疾人爱心字样”,然后翻到背面让你看看手写的5元、10元、20元字样,意思是请你捐个三五块,献爱心!
最近,有不少小伙伴给小编反映这个情况,小编自己也曾遇见过类似情况,在这儿告诉大家,这类人多半是骗子。
首先这类面向社会的捐赠一般没有经过相关部门书面批准,是不能进行的;其次,这些“残疾人”有个共同点,通通是“哑巴”。最后,他们出示的证件,既不是工作证也不是残疾证。
另外,在这些人附近一般都有一两个望风的,看情形不好立马上前解围溜人;换个地方换个人上,角色互换再来一遍。
虽然这类行骗钱数较少,但咱们决不能让自己的爱心被骗子用来盈利,所以还是希望小伙伴们提高警惕。以后再遇到这类人,只需态度坚决的拒绝他即可。只要你的态度坚决,他们一般都会识趣的走开,不再纠缠。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十条规定:国家鼓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残疾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应尽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一般来说,残疾人组织的募捐活动,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能开展。对于有困难的残疾人,一般会采取推荐工作或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救济。
因此小编提醒大家,给予残疾人爱心是好事,但也要谨防一些不法分子,防止他们打着爱心的幌子冒充残疾人行骗!
编辑:陈静
审核:蒲妍
来源:无线阆中、网络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