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
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
4分17秒+3分46秒
聚焦阆中小康生活
点赞五龙村
拓宽老百姓的致富门路
中省媒体屡屡聚焦阆中
既是对阆中的垂爱
也是对阆中脱贫攻坚工作的极大肯定!!!
《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新闻联播》栏目播出
《五龙村:守住青山绿水留下美丽乡愁》
(7月22日《新闻联播》3分46秒)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农村建设的殷殷嘱托。四川省阆中五龙村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小山村,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他们把绿水青山和乡土文化化作金字招牌,用充满乡土味的“美丽经济”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在五龙村深山里的一间民宿咖啡屋,每当有客人光临,85岁的王素清婆婆和76岁的杜云珍婆婆就会展示她们的新才艺——手磨咖啡,芳香四溢的咖啡里特别加入了两位婆婆的田园悠闲。两位婆婆没有想到,这把年纪了倒因为自家民宿成了网络红人,远道而来的客人竟然能喊出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家在观稼山二道梁上,以前这里山高路不通,虽然距离热闹的古城阆中只有20多公里,但却是游客罕至。其实五龙村山清水秀,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靠山”?年,乡党委为五龙村制定了发展“特色旅游小山村”的规划,同步进行景观设计和风貌整治。一时间,步行道和骑游道代替了泥巴路,石龙河河道两边也栽种起四季鲜花。村里闲置的老房子被改造升级统一运营,两位婆婆的民宿就用她们的名字命名为“素清”和“芸桢”。环境好了,盘活了旅游资源,在这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川东北民宿中,素清云珍婆婆和乡亲们足不出户就有两份收入。在发展“美丽经济”的路上,五龙村还在留住美丽乡愁上做起了文章。在五龙村农耕文化体验馆,悠扬的榨油号子唤起了许多人的乡村记忆,这位站在喊号队伍最前面的老匠人叫缪文兴,过去在村集体的榨油坊里榨油。随着机械榨油取代了古法榨油,老缪傍身的手艺没有了用武之地,一下子陷入了贫困。五龙村里和缪文兴有相同遭遇的老匠人不在少数,为了生计,不少匠人都选择务农或者外出打工,传统技艺也面临失传。在建设特色小村庄的过程中,大家发现凝结着汗水、希望的传统手艺里寄托着乡愁。年,五龙村建起了农耕文化体验馆,邀请缪文兴等老匠人出山,重现传统农耕技艺。年,五龙村特色旅游小山村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年收入多万元,带动全村户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朝闻天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朝闻天下》栏目播出
《四川阆中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五龙村:
守住青山绿水留下美丽乡愁》
(7月22日《朝闻天下》栏目4分17秒)
■■■■■■■■■■■■■■■央视采访花絮不仅如此
我们的“三好生”五龙村
还7上《学习强国》平台
真真是阆中的
↓
学习强国01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