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阆中民歌的艺术特色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736282.html

阆中民歌的艺术特色

——序《阆州情歌》

袁勇

民歌是劳动人民自己编自己唱的歌,是早于文字和乐谱的原生态文化之一。从《诗经》所载周初至春秋中叶流传在北方的民歌,其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均表明中国民歌在年前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具有年建城史的古城阆中,古为巴子国国都,在众多灵荡神飘让人陶醉的文化积淀中,深深扎根于民间的歌舞,曾璀璨地闪亮于巴蜀历史的天空。

《左传》载年前,“周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曰:武王伐纣前戈后舞”。晋人郭璞注“巴渝”一词说:“巴西阆中有渝水,賨人(巴人的一支)居其上,皆刚勇好舞,汉高祖之以平三秦,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渝舞也。”由此可见,阆中的民间歌舞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华夏文明史上,还书写过亮丽辉煌的篇章。

民歌主要包括山歌、号子、小调等。其特点是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往往在短小的篇幅中还运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事等手法,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体现。阆中民歌曲调优美单纯,语言朴素清新,既有江南民歌的婉约气质,又有西北民歌的豪放性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其山歌和小调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曲调也较为完整。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要数《晾衣裳》,这首歌唱爱情的情歌曲调委婉清新,旋律优美流畅,情景交融、人物性格鲜明、感情细腻地再现了一对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相思相恋的动人故事。该歌一经发掘出来,就在《园林好》《上海歌声》等杂志刊载,年被收入《中国民歌选》并编进中国音乐学院教材,直到现在,这首歌都广为流传。

时间飞逝。曾在历史上闪耀的音符总会被时间无情的阴霾遮蔽。据城乡一些老人回忆,20世纪上半叶,阆中乡村还有很多男女老少唱民歌,可到了现在,会唱民歌的人不仅寥寥无几,而且都已过古稀之年,有人嘲讽地唱道:“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民歌。”面对阆中民歌失传的危险,热爱阆中的文艺工作者自发地收集整理出了濒临失传的阆中民歌多首,相关部门组织音乐工作者深入社会各界进行民歌教唱,市委、市府每年开展民歌演唱大赛,让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乡镇都参与进来,周末,还有民歌演唱队免费为游客进行民歌表演,出版了《阆中情歌》歌词集、《人间阆苑》歌碟,市文化馆还成功将“阆州情歌”申报为四川省非遗文化项目。

民歌,是泥土般质朴的声音,它载送着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民歌,是劳动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它深切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经万人之口,通万人之心,它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寄托;民歌是人与自然结合的产物。阆中民歌,凝聚着这块风水宝地厚重的文化积淀,反映了一代代老百姓心灵的呼喊。随着阆中古城文化旅游的不断升温,阆中民歌通过各种渠道也得以快速传承和弘扬,近年来,通过收集、发掘和整理,精心打造出的脍炙人口的民歌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阴雀阳雀》、《薅秧歌》、《月儿落西下》、《对花》、《清早起来就上梁》、《打草鞋》、《好吃梨儿树上摘》、《妹送情郎一双鞋》等有影响的民歌已经深入人心。

阆中民歌的艺术特色,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阆中民歌语言的包容性。由于阆中在历史上的特定地位和影响,历史上从甘肃、湖北、广东、安徽、江浙一带不断有人迁徙阆中,所以在阆中民歌的歌词中,有一些地名和方言并非阆中本土所有,这些民歌其实是历史上随移民入川在阆中生根的。如《阴雀阳雀》中的:“上有山下有河,摘牡丹过黄河,慢慢等情哥。”还有《不唱山歌不开怀》中:“过黄河嘛缠小脚,情郎上前扯裹脚,不等情郎等哪个?”这里“过黄河”就可能是移民在迁徙途中所唱。在“天上的星星排对排”中有一句:“丢么子丢么子丢……”“么子”是湖北方言“什么”的意思,可见此歌应是湖广填川时传入阆中的。

2、阆中情歌对封建爱情观的恐惧和挑战。从目前的多首阆中民歌来看,其中包括劳动号子、山歌、风俗歌曲。其中又以山歌为主,山歌中大多数都是表达爱情的情歌。有人说:“没有爱情就没有民歌。”而冯梦龙则说:“只有假诗文,但无假山歌。”情歌的俗非同小可,它是大俗、真正的世俗!它飘扬在庙堂之外,吸取大自然的精气神,以其独有的骨气深入民心与文化的深处,这种俗,就是原汁原味的格、就是原汁原味的品。阆中情歌中很多爱情主题都是表达青年男女对包办婚姻的恐惧和不满。像《天上的星星排对排》中唱的:“弯弯的眉毛箭杆腰,老鸦子叫人来了,(男白)哪一个?(女白)妈来了!咋得了!快到树下去哟藏到嘛依儿哟儿依儿哟——”歌中不仅描绘了心中爱人的美丽形象,而且还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一对恋人正沉迷于爱河,突然女子的母亲来了,顿时吓得两人手足无措,女子急中生智叫男子到树下躲藏。又比如《只有梦中打个堆》:女:“初一盼了盼十五,月亮盼落太阳出,丈夫就是不落屋。”旁问:“你丈夫出去好久了嘛?”女:“拉兵那年我十七,转眼就是三十一,人却老了一层皮”。旁问:“你丈夫就没音讯?”女:“抓了壮丁撞见鬼,十有八九当炮灰,只有梦中打个堆。”反映了抓壮丁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身心摧残的怨恨。再比如《十八大姐三岁郎》:“十八大姐三岁郎,一天到晚唤她娘,不是公婆管得紧,一脚把他蹬下床。十八大姐三岁郎,每晚睡觉抱上床,几时等到公婆死,提起腿腿甩他娘。”用非常直白的语言表达了童养媳的强烈愤慨。传统封建爱情观残害了很多痴男爱女,所以,有很多痴男爱女总是勇敢地站出来反抗。比如《阎王殿上也拜堂》:“生成双来死成双,哪怕面前摆刀枪,砍下脑壳有颈项,挖掉心肝还有肠,生爱郎来死爱郎,敢到地狱见阎王,要死我俩一起死,阎王殿上也拜堂。”这种勇气和胆气源自热恋中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痴迷和执着,为爱敢赴黄泉敢下地狱,可谓真爱英雄!

3、阆中民歌语言的质朴、诙谐。阆中民歌语言具有巴人后裔的率真和质朴。如《掐蒜薹》:“郎在山上打枪来,妹在园中掐蒜薹,你要蒜薹就拿把去,你要看妹就黑里来,灶孔里煨的烧锅酒,锅盖炕的下酒菜,你慢慢吃来,慢慢噻,噻了你就上床来,要想清静就那头睡,要想亲热就这头来”,民俗味人性味特浓,率真质朴得让人着迷。又比如《差点把我魂吓落》:“(女)草帽子儿顶顶平,昨夜你在哪穿魂。等了一更等二更,等到三更才关门。(女白)哎呀好急人!(男)哥请妹子莫再说,昨夜摸到屋檐角。踩着一根乌蛇鞭,差点把我魂吓落。”简单明了的叙述,把女的心理男的行为生动有趣地描述了出来。还有在民间流行的《悖时舅子不叫人》:“悖时舅子不叫人,把我拉近刺笆林,走拢就是一扫腿,哪管地上平不平。”诙谐、粗鲁又狂野的风格在阆中山歌子中相对还是比较少见。不过,这种山歌子可以用来作为民俗研究,不宜在舞台或者口头传唱。任何事物都要用辩证的方法对待,真善美的发扬传承,假恶丑的抛弃批判。

4、阆中情歌语言的诗情画意和委婉柔情。这类情歌是我最喜欢的。诗情画意,回味悠长,让人心灵纯净,通体透明。比如《窗外雪如花》:“窗外雪如花,妹妹到我家,盖床宽铺盖,说句暖心话。”结合四时节令,写冬季新娘子嫁到男家的情爱细节,情景交融,让人听来备感温暖。同类的还有《太阳落坡天要黑》:“太阳落坡天要黑,哥问妹妹哪里歇?情妹红脸打抿笑,高兴哪歇就哪歇。”男女之间的心里活动,情态变化表达得十分自然和逼真。眼见天黑,担心、关爱和期盼交织在哥心,问妹天黑哪里歇,妹虽羞涩而脸红,却藏不住得到情哥关爱的喜悦,对在“哪里歇”的问题,玉手虚掩巧笑嘴,俏皮而含蓄表达着心中秘密:“高兴哪歇就哪歇。”这恋人间一问一答、一放一收的情感表露,实在是逗得人心痒的事儿。还有《想郎想得心里疼》:“想郎想得心里疼,拿起金线绣郎影;影子绣在被盖上,夜夜与郎心贴心。”乌托邦式的单相思难解女娃娃的相思之苦,只好把千千情结编织在与身相贴的被盖上,梦里梦外来个夜夜与郎心贴心。最后再看《打把金钩勾太阳》:“太阳落坡你莫忙,打把金钩勾太阳;金钩勾在太阳上,郎心勾姐姐勾郎。”情郎在太阳落坡时突然异想天开地要打把金钩勾太阳,其实情郎打金钩的目的不是勾太阳,希腊神话中有支丘比特的爱神之箭,专射情人的心,这里的金钩也是爱情的金钩,专勾情哥情妹的魂魄。总之,阆中情歌中有大量的歌曲很喜欢采用诗情画意、委婉柔情的描述,所产生的效果特别具有艺术感染力。

5、阆中民歌重情爱轻钱财的价值观。如《只讲情义不讲财》:“你要缠奴你就来,只讲情义不讲财;对门有个贪财妹,屋里地上长青苔。”一个穷小伙儿,心想与一女子相爱,但因穷而怯退。这女子却是情义无价,主动出击:“你要缠奴你就来”,要来的条件也说得明明白白:“只讲情义不讲财。”并列举对门女子的教训:因为贪恋钱财遭致门可罗雀,庭生青苔以至孤独冷清,好不凄凉!

6、阆中的民歌号子。号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演唱,并直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民歌。传统的劳动号子按不同工种可分为搬运、工程、农事、船渔和作坊五类。搬运号子指在人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过程中所唱用的,包括装卸货物、挑抬重物、推车拉磙等劳动号子;工程号子指在建筑(造房、修路、开河、修田等)、开采(采石、伐木等)工程等协作性强的劳动中(如打夯、打硪、打桩、撬石、打大锤等)所唱用的号子;农事号子,是专指在农业劳动中,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有较强的实用性功能的民歌,主要有车水号子、打粮号子等;船渔号子指唱用于水运、打鱼、船务等水上劳动过程中的号子;作坊号子有盐工、木工、榨油、榨菜、打蓝(染料制作)等号子。阆中民歌中现在保存完好的有拉木号子、抬工号子、打夯号子、幺儿号子等。

在阆中古城快速打造旅游文化的热潮中,阆中的民歌很快恢复了蓬勃生机,不仅在阆中城乡每个角落能听到民歌声,而且还通过“重庆旅交会”、“陕甘川渝三国精品旅游线启动仪式”、“央视激情广场”、“西部民歌会阆中”等形式逐渐在全国唱响。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于年4月15日走进阆中,演出时间持续两个半小时。演出内容分两个单元,一是阆中民歌和巴渝舞表演,在本地4个方阵、多人的欢呼声中,阆中的文艺工作者和群众演员将演唱《晾衣裳》、《四季花调》、《好玩好耍到阆中来》等7首民歌;二是明星演出,李丹阳、杨洪基、陈小涛、郭峰等10余位大牌明星倾力演唱了他们的成名歌曲。年9月30日至10月4日,即国庆节黄金旅游周期间,由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西部民歌会阆中”在古城阆中拉开帷幕,来自西部12个省(市、区)的22支民歌队伍多名民歌手,欢聚阆中登台放歌。新疆的木卡姆、陕西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贵州的侗族大歌、西藏的民歌、内蒙古的长调以及广西山歌都一一展示。开幕式的第三部分为西部放歌,集结了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最为优秀的民间歌手代表。开场,舞台营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的静谧,独唱歌手们在舞蹈演员金黄扇叶道具的簇拥下飘然而至,高亢的藏族山歌、深沉的蒙古族长调、流转的苗族飞歌、宏伟的陕北信天游余音萦绕。尚未绝于耳畔,一双双青年男女,早已躲藏在银杏叶丛中,用充满爱意的歌声互诉衷肠,生动活泼的回族情歌、痴情缠绵的彝族情歌、率真火热的裕固族情歌,将勾起恋人间最美的记忆。勤劳善良的先祖们留下的歌,都凝结着古老而伟大的智慧,贵州黔东南侗族女用天籁般的和声演绎着动人的《蝉歌》,广西壮族儿女的《哈嘹》流淌着“刘三姐”的余韵,重庆市盘萨组合唱出了土、苗汉子的浪漫,耳熟能详的四川九寨沟南坪曲子《采花调》展示了琵琶弹唱的独特魅力,原始的云南丽江纳西古歌《哦热热》充满着神秘的气息,苍凉悠远的四川阿坝羌笛声声伴着羌人豪放的酒歌与山一般的情怀。最后,藏族小伙姑娘欢快的歌舞,雄浑的脚步,充满张力的舞姿,让人热血澎湃,能歌善舞的新疆维吾尔族兄弟姐妹们则献上华丽的歌舞盛宴——《刀郎十二木卡姆》,演出在一片沸腾的气氛中达到了高潮。阆中的灵山秀水全部浸润在歌的海洋之中。

年9月19日,对于89万阆中人民来说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年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阆中隆重开幕,国家旅游局领导为阆中古城5A级旅游景区正式授牌,至此阆中成功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了更加完整、系统地介绍阆中民歌,市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历时两年多时间,编辑出版了《阆州情歌》民歌集(含歌碟)。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阆中古城旅游的持续升温,阆中民歌也会日益盛开它绚烂多彩的明日之花。

白云瓢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ly/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