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帮扶阆中五龙村第一书记的暖心话

阆中五龙村第一书记的暖心话

  “建特色旅游小山村”是省、市为省定贫困村——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量身定制的脱贫攻坚发展目标。阆中市抢抓机遇,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功夫探索出了“政府十企业十协会十农户(社会资本)十贫困户”的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五龙村业主产业、旅游等初见成效一角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省定贫困村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穷乡僻壤到业主产业十旅游新村的华丽转身,这就是脱贫攻坚战略带给五龙村百姓的福音,也是阆中探索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十旅游助推脱贫奔康的成功尝试。看着贫困户一个个减贫致富,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但凡能与五龙村沾上一点关系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尤其是在有一个人的心里更有说不出的喜悦,他就是今年2月派驻五龙村的第一书记李国富。

  在五龙村走访,问起第一书记,老百姓连连称赞,“眼镜书记”、“第一书记”、“暖心书记”都是老百姓对他亲切的称呼。他们常说:“李书记人好,特别关心我们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短短几个月,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我们一直记得,只要回想起来就觉得暖心”。

市委书记张斌陪同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督导五龙村脱贫攻坚工作

  “在村上务工的钱拿到手了吗?”今年3月,五龙村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略,引进业主产业建设沃柑、瓜萎、有机蔬菜、水产、辣木五大产业逐一引进入村,村道、社道、园区路全面修建30公里,但前提就是要重新对土地进行丈量登记并清障排杂,这么多事谁来做?还得依靠群众。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田地都已登记造册,田间地坎的杂草树木也被清除干净,只待业主入场了,可村里给老百姓的打工报酬却不能兑现,咋办呢?村里的账本上除了债务什么都没有。一定要找到钱,付清老百姓的务工报酬,暗地里,李书记把这件事放在他的心口上。经过努力,帮扶单位找来了资金,叫村会计加班加点清理统计、造册登记,及时把老百姓的劳务费发到每个人的手里。于是,“在产业园务工的钱拿到手了吗?”就成为李书记经常提起的话题。六十五岁的村民苟忠明说:“李书记对干活村民碰到问,都问你们在园区务工的钱拿到手没,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我觉得他很在乎我们老百姓,真的很暖人心呢。”

  “今天吃了几顿饭?”每天只吃两顿饭,这是五龙村由来已久的生活积习。李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感觉很是诧异,“这都什么年代了,又不缺粮吃,怎么还只吃两顿饭呢,这习惯一定得改。”养成好习惯应该从改掉吃饭的习惯开始。在第一次全村贫困户及村民代表大会上,李书记从一天要吃三顿饭的历史渊源讲起,要求大家抛弃落后“一天吃两顿饭”的生活积习,改变错误生活方式,要讲科学,重视身体健康,养成良好习惯。在接下来的走访中,每到一户,李书记必问:“今天吃了几顿饭?你们再怎么都要吃上三顿饭哈。”贫困户缪文强、缪永生、王素清都深有感触:“李书记真是个细心的人,我们的大事小情,他都放在心上。现在,我们和城里人一样,每天都按时吃上了三顿饭。”五龙村的村容村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也在与城里人悄然接轨。为创建“四好新村”,眼下,全村老百姓正在积极学习“三规两约一办法”,积极争创“五好家庭”、“三好社组”。一个文明、和谐、奋进、亮丽的五龙新村正在进一步成长。

第一书记深入村民了解情况

  “茶水卖了多少钱?”目前,五龙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十乡村旅游新村已初步建成,怎样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怎样在旅游大格局中找准致富门路?这是李书记9月以来最挂心的事。与新村委会隔河相对的"思祥茶园"就是他一手操作和培育起来的家庭式旅游经济实体店。“我记得那是0月9号,国庆长假刚过,李书记就来到我家问我,国庆期间来五龙村游玩的人那么多,你想不想挣钱呢?我说‘当然想挣,可到哪里去挣嘛’”“你家地理位置好,坐在家里就可以挣钱,我帮你开个茶馆吧,买些椅子、桌子和茶叶就行了。”每一句话,邓思祥都清楚记得,每一件小事,都历历在目。“‘思祥茶园’这个招牌就是李书记帮我做的,开张的时候,他还送给我棋牌、茶叶……”说起李书记帮他筹建的农家茶园,邓思祥总有说不完的话,在布满皱纹的脸上,能真切感受到老人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如今,在五龙村吃上旅游饭的农家已有30多户。成、渝等地的来阆游客,纷纷把五龙作为乡村旅游的心灵驿站。

  “秋洋的学习怎么样啊?”缪秋洋是贫困户王素清的孙子,今年8月初中刚毕业。奶奶王素清年事已高,身体不能经受劳累,加上家庭经济困难,老人百般无奈,只得和孙子商量准备放弃学业就近打工。得知这一消息后,李书记冒着酷暑连续三次到王奶奶家做通了思想工作,通过与帮扶单位的沟通对接,最终达成了由帮扶单位承担缪秋洋升学读职高期间所有费用的意愿,圆了秋洋的上学梦。现在,每到王素清家,李书记都要习惯性的问一句“秋洋的学习怎么样啊?”,老人总是心喜会满脸笑容的连声说:“李书记,感谢你啊,我们家洋洋每次给我打电话时,都说他一定会用功的学习!”帮助有困难的孩子都上得起学,让每一个孩子都不要掉队,这是李书记最朴实的心愿,他说,自己曾经教学任师,深知学习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为了改善村里托幼儿所的办园提升,他曾多次联系城区幼儿园开展结对联谊或送教下乡活动,并邀请专职幼儿教师到村里上示范课堂…。

五龙村民的一孝敬母子俩人

  “老二这几天又康复的怎么样呢?”“老二”是指贫困户陈开秀老人的二孙子,在出生后几个月里,老二冉淼军便被确诊为脑瘫儿,经多方寻医问诊,老二的病情始终没能得到缓解,年来,使得原本仅能将就过日子的一家人更加困难。老二因长期治病积下了更多借债,却一直不见些许好转。因为老二完全无法生活自理,所以母亲叶发菊只得寸步不离常年陪伴照料,家境每况愈下甚是困难,这也成为了李书记又件一揪心的事儿。经过与民政部门精准联系,李书记与帮扶责任人共同为冉淼军申报到了残迹人康复生活补贴,并在郎家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接受康复治疗,同时,通过与教育部门对接,特殊教育学校已接收冉淼军到校接受正规的矫治和教育。每当看到老二的反应意识有了一点点进步,李书记的心里中说有希望。是的,只要看到村里的残疾人或生病群众,李书记都会仔细问候就诊治,尽其所为解决困难。“我希望村子里每家每户都平平安安,大人和小孩都健健康康,我是第一书记,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朴实的话语,看的出已过不惑之年的李书记对脱贫攻坚的美好向往,对自己角色定位的真诚诠释。

五龙村“农民夜校”进农家

  “李书记是个话不多的人,在村里,他说的最多的都是关乎老百姓疾苦的话,做的最多的也还是老百姓生产和生活上的事。”这是五龙村党支部书记缪文润对他最质朴的评价。

新五龙村容村貌

  看似简单的问候,都是他最关心的大事。我们相信,五龙村脱贫摘帽奔小康的路上,老百姓还将会听到他更多暖心的话儿。

审核:姚海

编辑:乔黎

来源:宋云峰、何仲、何朝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rk/1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