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期,省委、南充市委先后召开系列重要会议,为净化政治生态、重塑南充形象,促进南充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作出全面安排部署。为切实贯彻落实好系列重要会议及市委仲彬书记讲话精神,立足“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承上启下关键时刻,抢抓兰渝铁路年底通车等重大机遇,阆中市人民政府积极开展学习调研活动,科学谋划阆中发展新蓝图。本网站通过约稿的方式,对阆中市政府领导及部分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将形成系列访谈文章,陆续在网站登出。希望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共同 年12月30日,兰渝铁路四川广元至重庆渭沱段正式通车营运,增开了广元至成都、重庆的列车,阆中、南部、苍溪等革命老区从此告别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并有望在年6月前迎来“动车时代”。阆中作为兰渝铁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名城,依靠铁路通车优势,进一步拉近了与成都、重庆、兰州、西安等地的时空距离,吸引了周边城市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乐、休闲度假。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如何持续推进阆中旅游发展,加快“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建设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
铁路通车的现实机遇
铁路通车,不仅将极大改善阆中区位优势,汇集更多发展要素;而且将带给阆中多重利好,推动阆中旅游迈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一)兰渝铁路开通营运,拓展了阆中旅游的客源市场,可促成有效的“撬动效应”。兰渝铁路贯穿川甘渝三省(市),向北延伸可至宁夏、青海、新疆,向南拓展可达贵州、云南、广西,是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大动脉,也是渝新欧国际大通道的关键路段。阆中作为兰渝铁路沿线的旅游城市,借助兰渝铁路南北双向延伸效应,客源市场半径将突破传统的成渝西三角地带,进一步拓展到云贵、西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阆中旅游将影响更加庞大的客源市场,从而凸显兰渝铁路的撬动效应。
(二)兰渝铁路开通营运,提高了阆中旅游的可进入性,将产生强大的“井喷效应”。阆中旅游以其特有的品牌影响力,拥有广大的客源基础,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据重要一席。因长期处于现代交通网格边缘,部分游客由于旅行时间成本问题,往往对阆中这座旅游之城“望而却步”。与同为“四大古城”的平遥、丽江、歙县相比,阆中游客人数一直处于低位增长,没有实现大幅突破。兰渝铁路通车后,打通了阆中交通壁垒,显著提升了阆中旅游可进入性。凭借5A旅游品牌影响和铁路的辐射带动,阆中旅游的影响力必将持续提升,吸引更多游客来阆旅游,形成持续井喷效应。
(三)兰渝铁路开通营运,加速了川陕甘渝旅游资源整合,能形成有力的“互补效应”。阆中拥有春节文化、三国文化、风水文化、科举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加之川东北独特民俗风情,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这与兰渝铁路沿线及周边的旅游景区相比,无论是武隆、九寨沟、敦煌石窟等世界遗产,还是剑门关、光雾山、升钟湖、小平故里等特色旅游景区,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将沿线旅游景区串联成线,阆中可根据自身特色和交通优势,利用景区间互补优势,“傍大哥、拉小弟”,加强与各景区合作,做到资源互享、产品共推、客源互济,实现抱团发展。
(四)兰渝铁路开通营运,助推了阆苍南经济一体化进程,望提升共赢的“同城效应”。阆中、苍溪、南部三城同饮一江水,自古山水相依,文化相近。随着时代变迁,嘉陵江航道、国道线、G75兰海高速先后承担了连接三城的交通重任。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后,结束了三城没有铁路的历史,对城市交通进行了有效补充,网格化的城际交通呈现出“四位一体”格局,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借此平台,阆苍南三地交往将更加频繁,联系将更加紧密,农业、工业、旅游三产等既可强化交流、互惠互利,又可捆绑发展、整体营销,加速三城趋同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
游客接待的艰难挑战
铁路通车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滚滚的人潮,对阆中现有旅游硬件设施、配套管理、度假产品、运营秩序提出了严峻挑战,时刻考验阆中旅游接待能力。
(一)因交通硬件设施不配套,内外交通对接脱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现象。兰渝铁路开通运行后,连接川陕甘渝等主要客源市场的快速通道进一步打通,对外渠道更加畅通。年春节和国庆两个黄金周,我市接待游客分别达到87.4万人次和.2万人次,来阆游客数量再次冲高。面对大量的人流和车流,尽管市内交通组织成效明显,但行车堵、停车难等现象仍然突出,在服务游客“最后一公里”衔接空挡,导致游客不好的口碑。比如由于缺少摆渡车,自驾游客在车辆集中停放在江南昊天大道后,难以找到景区摆渡车辆,在古城游览结束采购好礼品特产后,也很难找到停车地点,为尽兴旅游带来一丝丝不愉快的因素。
(二)因住宿餐饮服务不到位,经营秩序不够规范,容易造成“单向分流”现象。餐饮住宿是旅游业基础服务,也是展示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阆中古城景区宾馆客栈“逢节必涨”,低劣的服务与昂贵价格形成巨大的差距,游客常常感到“被宰”。今年“五一”小长假,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报道了全国部分热门景区住宿大涨现象,其中就提到阆中古城由平时80元上涨至元,导致部分自驾游客选择租帐篷露营,或是驱车至周边的南部、苍溪住宿。虽说餐饮住宿收费属于市场行为,但这种黄金周旅游经济与现在大众旅游时代明显是相悖的,极易沦为恶性循环怪圈。
(三)因旅游度假产品不完善,特色打造缺乏亮点,容易造成“只见客流,不见客留”现象。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游”是核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是留下游客的关键。近年来,借力创建5A景区、举办国际文化旅游节,通过复建提升核心景点、打造特色文化院落、建设滨江生态休闲长廊等,阆中景区品质大幅度提升,古城特色更加鲜明,观光旅游产品已经十分成熟、精致。但水上游乐设施相对较少,低空飞行旅游产品还是“真空”,休闲旅游产品种类单一、开发滞后,留不住游客步伐,游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平均停留时间不足两天,对志在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休闲旅游城市,阆中还缺乏满足游客深度参与体验的度假产品。
(四)因宣传营销运营不专业,市场培育不够创新,容易造成“油去了灯不亮”现象。酒好也怕巷子深,优质的旅游资源同样离不开宣传促销。近年来,我们持续在央视、凤凰卫视等顶级媒体进行城市形象宣传,在川陕渝等主要客源地深入开展落地营销,来阆游客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宣传营销成效显著。但是,仍然存在宣传与营销不同步,市场化运作不彻底,在景区营运管理、活动策划、宣传促销方面缺乏专业资本、专业团队、专业人才支撑。
旅游发展的创新举措
面对兰渝铁路通车的重大历史机遇,若继续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不思进取,阆中旅游将错失升级发展机会;只有在5A基础上,谋求新思路、新亮点、新举措,才能推动阆中旅游持续向好发展。
(一)变就子打子为系统谋划,积极做好动车时代旅游发展的战略布局,激发阆中旅游发展新动力。一是坚持以古城为核心,着力做好“街巷休闲、院落度假、城外娱乐”三篇文章。充分利用古城景区古朴街巷和宁静院落让游客观光品味、休闲度假,深入挖掘“古楼古庙、古街古院、古风古韵”文化内涵,加强古城核心区业态调整和整治风貌,实现一街一特色、一院一品位;在古城景区外围开发游客参与体验、互动娱乐的主题产品,实现动静结合、动静相宜。二是坚持以全域旅游为目标,着力推动“文旅、工旅、农旅”三个融合。持续推进“蜀道”申遗保护规划和整治规划编制工作,依托“千年古城?万家书香”项目,策划和举办全国阅读活动,大力举办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促进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提升我市文化旅游影响力;编制《阆中市工业旅游五年行动计划》,在现有保宁醋、张飞牛肉、银河地毯、卓尚丝绸等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食品医药、丝纺服装等工业企业创新开发工业旅游产品,深入做好“工旅融合”文章;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天宫、老观、河溪、木兰等乡镇旅游资源,加快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建设,结合农业示范园区创建,打造差异化的农事体验旅游产品,形成对古城核心的有效补充。三是坚持以铁路为纽带,着力打好“动车+高铁、动车+飞机、动车+游轮”三个组合拳。依托兰新高铁、西成高铁、渝武高铁以及贵广高铁快捷交通优势,把成都、重庆、西安、兰州作为阆中旅游重要口岸和客源地,辐射带动高铁沿线城市旅游市场;加大对双流机场、江北机场自由行游客宣传推介,加强与成都的外事区域合作,力争共享双流机场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引导更多国外游客走入阆中;加强与重庆小三峡合作,充分利用其水上游轮旅游资源,实施差异化旅游宣传,吸引游客来阆旅游。
(二)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对接,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配套,打造阆中古城休闲度假新亮点。一是不断完善项目配套。加快道台衙门复建、王皮影演艺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古城“两厂”搬迁、“城南天下”改造项目建设,进一步充实古城景点和文化内涵,提升古城观光功能;以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尽快完善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周边道路、亮丽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美化火车站至城区道路沿线景观,扮靓城市入户窗口;加快推进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建设,把嘉陵江一桥打造成景观廊桥,开通火车站、游客集散中心至古城游客接待中心摆渡车,完善区内交通,打通入城通道,提升景区可进入性。二是加快度假产品推出。大力开发旅游休闲度假产品,让游客留下来、慢下来。水上,依托嘉陵江,深度开发水上旅游产品,逐步引入古帆船、游艇、水上飞机等运动项目,持续开展好水上漂流、冬泳、划龙舟等水上竞赛项目,做活水上文章。空中,积极引进低空飞行项目,科学合理地做好基地选址工作,鼓励企业借助热气球、滑翔伞等,开发空中旅游产品,引导游客换个角度看古城。地上,借鉴熊猫乐园运营模式,引进社会资金打造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大力开发夜间旅游产品,推进《又见阆中》演艺节目,力争早日商演;完善提升“风水古城”大型灯光展示、“阆苑仙境”大型移动实景节目,拓展水陆空、白+黑立体旅游空间。三是持续创新管理服务。深刻吸取青岛“天价虾”宰客事件教训,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职能职责,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加大对景区景点安全隐患排查和哄抬物价、欺客宰客等违规现象惩处力度,持续规范旅游市场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开展对导游评星,对宾馆、客栈、酒店评等,不断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积极对接四川省“互联网+”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探索建立智能停车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发旅游移动终端和智能化服务软件,实现智能管理、智能服务,逐步推进智慧旅游进程,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
(三)变单打独斗为抱团成线,全面推进川陕甘渝客源市场的旅游合作,构建“大阆中”串线旅游新格局。一是做大做强南充旅游核心。兰渝铁路通车后,南充“三城六区一带”旅游发展格局均可借助兰渝铁路与达成铁路互联互通的优势,实现串线连接。阆中古城作为南充旅游核心,可对接《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与其他县(区)旅游资源加强合作,强强联手,共同推出“阆中古城+”旅游线路,实现游客资源共享,达到双赢效果。二是做细做实川东北旅游环线。积极抢抓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川东北片区旅游发展的有利机遇,努力将阆中列为《川东北经济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强阆中古城与广元剑门关、巴中光雾山、广安小平故里等周边景区的线路统筹,构建精品旅游环线,打造川东北旅游目的地。加强与敦煌石窟、武隆、九寨沟等邻近著名景区合作,形成兰渝铁路沿线旅游集群优势,助力抱团发展。三是做深做透“两纵四口岸”沿线旅游市场。兰渝铁路和呼昆流通大通道是联结中国中部、北部、西北部到西南“一带一路”的两条重要的纵向通道,而阆中正处于“两纵”的交叉点,给阆中旅游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兰渝铁路通车后,以成、渝、西、兰为轴心,分别设立西北、华北、华中、华南等营销中心,加大点对点落地营销,推动口岸城市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构建旅游发展利益共同体,将阆中打造成全省旅游发展大格局的重要板块和新增长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