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天天看阆中
广度、深度、温度,全新的阆中度!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有可为
——阆中干部巴中学习考察学习散记
7月20—21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阆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考察学习团一行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秀清,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汉勇率领下,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农村精准扶贫前往巴中进行了考察学习,这也为阆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注入了新的活力。
7月流火,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期。7月21日,考察团在不顾一天的颠簸疲劳,沿着蜿蜒的国道(原省道线),驱车来到了距通江县城8公里的民胜镇鹦鸽嘴新村。
一群群或联体或独栋白墙黛瓦小楼,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群山环抱中,通家的水泥路、统一规划的葡萄园、新居前绿油油的青菜……走进鹦鸽嘴新村,阆中干部时常被这如诗如画的场景所感染,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不仅产村相融产业经济搞的很好,当地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广大群众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自觉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围绕“红色”主题,我市考察人员参观了鹦鸽嘴村战役陈列室、军民共建、村规民约三字经、村核心价值观、文化院坝、幸福大院建设情况。村民门前的村规民约、设施齐备的文化院坝、宽敞的图书室、道德大讲堂……所见所闻,无不让人感受到精神文明之花在这山村盛开的芳馨。
他们对鹦鸽嘴村富有川东北民居风格的“巴山新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产业支撑有力,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给予高度评价。
考察团认为,通江县坚持以统筹城乡、扶贫攻坚为统揽,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目标,探索“五定五引五助”建管机制,强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既注重了住房、基础设施、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硬件建设和产业培育等生产条件的提升,又注重了文化建设、社区管理等文明乡风的打造,以及乡村旅游功能的延伸,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其经验值得阆中学习借鉴。
巴州区花溪乡新庙村围绕“建好一片新村,致富一方百姓”所奏响的旋律,无疑是一曲动人的乐章。
近年来,新庙村把创建美丽与经营美丽相结合,大力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配套建设村图书室、文化院坝、休闲广场和健身场所,大力发展新村文化、民俗文化、广场文化,同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当地的精神文明之花越开越艳。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统揽,以产村相融为载体,以“交通先行、产业跟进、农户聚居、服务配套”为路径,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扶贫开发,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新庙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带动了一方发展,使全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开启了一个从“贫困村”到“四好村”的美丽蝶变之路。
倡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建“新平民教育”宣讲团,以宣传法律法规、讲解惠民政策、弘扬感恩孝道、倡导文明新风等为主要内容。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弘扬先进典型,鞭挞恶习陋行,促进新居的文明和谐。积极开展“模范孝星”“文明家庭”“党员示范岗”等评选表彰活动,坚持用身边先进事迹教育感化身边人,推动形成感恩、奋进的社会新风尚。着力抓好新村治理工程,大力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法治文明和谐氛围加快形成。依靠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加强民间事务调解、评议与服务。新庙村的做法,不仅是宝贵的经验,更是宝贵的财富。考察团成员,边参观,边用手中的笔和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所见所闻。
在新庙村,考察团参观了解了该村的村情村史、“四好”建设、网格化管理、道德讲堂、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村文体中心建设情况。
考察期间,考察团还考察学习了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在精准扶贫异地搬迁工作中探索的新机制、新举措和新办法。他们对巴中市在异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坚持“输血”与“造血”、当前与长远结合,实施就业稳收、产业促收、产权增收,让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考察团表示将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做好推进异地搬迁及精准扶贫工作。
来源:赵浪平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