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这都是我平时卖菜积攒的钱,希望国家能顺顺利利度过这次疫情。2月8日下午,四川阆中市江南街道钟山村委会办公室,67岁的佘正金掏出张1元和6张0.1元,郑重地放在了村委会办公桌上,希望为抗击新冠肺炎尽一份力。
佘正金老人捐出.6元
10日上午,在江南街道办事处钟山村九组佘正金的家中,67岁的佘正金和65岁的爱人谢秀兰正在忙活。“又不是啥大事,还采访个啥嘛。”佘正金热情招呼着记者,显得有些难为情。
年近7旬的佘正金夫妇至今还种着十几亩田地。周围农户外出的撂荒地,他们主动要过来,除了油菜、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还栽种了芹菜、莴笋、白菜、油麦菜、豌豆尖等。每天清晨天微微亮,佘正金就驾驶电动三轮去卖菜。少则七八十斤、多则百余斤,近点就在村委会所在地田公场,远点就往阆中城里跑。
“这几年精准扶贫,乡里头路修好了,进城只要三四十分钟。”外出卖菜的同时,佘正金还要捎上爱人在家里做的豆腐。“她闲不惯,还能做事。”佘正金说,没有菜卖的时候,他就到商贩那里批发些,每斤赚两三毛价差,但他的菜价始终比别人便宜些。“都是老主顾,(价格)少点就少点嘛。”
在佘正金夫妻的经营下,房前屋后的几棵椪柑、多株李子树,就连几棵黄葛兰,都成了“摇钱树”。但售卖的时候,他并不多计较,“城里人喜欢黄葛兰,我卖菜的时候就摘一把带上,一块钱三五朵甚至十朵,凭他们随便取。”
佘正金和妻子正在整理种的大白菜
说起为啥捐.6元一事,佘正金说,“遇到这个疫情,国家有困难,我想尽点力。”2月2日他就想捐款,但是在手机上不会操作,就打算捐现金。捐多少呢?他特别选择了一个数字:.6元。“都说六六顺嘛,我们都希望国家一帆风顺。”佘正金把家中卖菜积攒的钱找出来,都是一元一元的。佘正金将钱捋抻展,每五十元用橡皮筋扎好,装进了一个塑料袋里。还找来纸和笔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句话:“战疫情,坚决打赢疫情攻间(坚)战,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放进袋子里。佘正金本想借进城卖菜的机会,把钱捐到阆中市红十字会,但因为疫情防控禁止外出。2月8日下午,佘正金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钟山村所在的田公场。“他说要为疫情防控捐款,我问他捐多少,他说捐块6毛。我说这个数字好。”钟山村委会副主任牛兴俊说,佘正金老两口非常勤快,也非常节俭,独生女在外地打工,靠他们种粮食蔬菜,年就修建了“两楼一底”的楼房。“当时他提着一个塑料袋,在村委会办公室拿出抻抻展展一元面额的捐款,我还真有点震惊。佘正金还特别说,这六毛钱一定要捐,要‘一路顺’。”牛兴俊把钱清点好,特地给佘正金拍了照,发到了“抗击疫情江南街道钟山村工作群”,大家纷纷点赞。
在这个由名村组骨干群众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