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汪仁洪
1月13日上午,“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论坛”在“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四川南充阆中古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落下闳研究专家、春节文化研究专家、民间文艺家、省非遗协会代表近人,齐聚阆中,围绕春节及落下闳文化进行学术研讨,探讨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论坛现场
汉武帝时期,阆中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创制《太初历》,确定了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即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除极短时期外,春节的节点都没发展改变。因此落下闳被称为“中国春节老人”,阆中成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中国民协顾问、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指出,要充分认识中国春节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和发展走向。他希望,尽快把春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家发言
四川文学奖评委刘甚甫认为,阆中人应喊响春节之源的口号,“在洋节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的节日——看节更应受到全球华人尊重。”
南充市民协主席蒲杰认为,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又具有当代价值,要让馆藏成为春节文化的当代缩影,让旅游成为春节文化的当代画卷,让特色成为春节文化的当代亮点。
北京大学教授陈连山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阆中春节文化元素很多,过传统节日与拥有开放思想并不矛值。
在论坛上,中国民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名誉主席沙马拉毅发布《春节文化阆中宣言》,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弘扬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推动春节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春节文化的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