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聚焦护航经济社会发展,阆中政法机关

医院订阅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职责,保障服务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件大事等重大项目全力推进,中共南充市委政法委员会近日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政法职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及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政法职能职责,为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基本原则

始终坚持“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法保障服务到哪里、民营企业发展到哪里政法保障服务到哪里、重大项目推进到哪里政法保障服务到哪里”。始终坚持树立谦抑理念,对民事、行政手段能妥善处理的经济案件,不使用强制手段;树立审慎理念,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中罪与非罪、正当与非法界限,慎重决定是否采取强制措施;树立民本理念,严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从旧兼从轻等原则。

工作目标

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要充分发挥护航发展先锋作用,自觉把政法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积极探索服务保障途径,创新服务保障机制,纵深推进“三提升”工程,实施“百名政法领导干部联系百件大事、千名政法干警联系千家民企”“双百双千工程”,打造“全省一流、西部领先”的政法队伍和政法业绩,为保障服务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件大事等重大项目营造治安最好的社会环境、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投资最佳的市场环境和执法最公的法治环境。

具体措施

强化服务职能,营造健康优质的营商环境

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坚持多设“路标”、不设“路障”,增强服务保障的主动性、积极性。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结果导向,组织政法领导干部和单位主动进工地、进企业、进园区,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所需所盼,查找短板弱项,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树立执法司法和服务发展、刚性执法和柔性化解、依法办案与主动服务“三个统一”理念,既坚持主动服务,坚守法律底线,又合理把握尺度,文明规范办案,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合法利益。

实施“双百双千工程”。实施“百名政法领导干部联系百件大事、千名政法干警联系千家民企”“双百双千工程”,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逐一登记造册,设立台账,分类出台依法服务保障措施、办法和意见,明确职能职责,切实加强安全防范、法律服务和政策引导,及时收集意见建议,切实指导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受理投诉、建议等事项,加强跟踪督办和回访,努力提供更宽松、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建立政法机关服务协调会商机制,及时研究协调涉项目涉企业的重大疑难案件或重大事项,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提供高效行政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法部门各类行政审批,进一步精简治安、交通、出入境管理等方面行政审批手续,健全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针对开发区、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大型企业等重点服务对象,推动落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最大限度压缩企业开办和工程开工所需时间,提升便民助企办事效率。深化户籍改革,保障企业投资者和员工与当地户籍人口享有均等化权利。把民营企业和重大项目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及时了解回应诉求。

加大法律服务力度。建立法律进企业、进工地、进园区常态化工作机制,做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法律咨询、风险控制、普法宣传和安全保卫工作,增强服务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组织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开展以案释法宣讲活动,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利益诉求。继续推进法纪知识考试,加强文件合法合规审查,规范行政裁量权,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强化调节职能,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依法调节经济关系。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特点,准确把握“罪”与“非罪”,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合法经营收入与违法犯罪所得的界限,坚决杜绝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妥善处理民行、民刑交叉问题,准确把握裁判尺度。依法维护各类市场地位,大力支持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坚持以“有利于促进企业生存发展、有利于保障企业职工权益、有利于激发企业投资经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执法办案中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既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

预警预防经济风险。加强涉企涉项目典型案事例研究,通过上门走访、座谈交流、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定期通报案件情况,提出防范建议。研究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常见法律问题,主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常态开展经济金融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指导企业加强防范、抵御风险、化解隐患。建立重大经济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各级政法部门在处理各类重大涉企案件、重大经济纠纷、重大涉众型案件纠纷的同时,要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重大课题调研机制,积极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的重大法律问题开展前瞻性调研,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和群防群治力量优势,力争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确保公调对接全覆盖,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有机衔接,有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切实防止发生“民转刑”案件和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依法调节涉及“三农”和扶贫领域问题的经济社会关系,积极稳妥处理土地经营流转等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矛盾纠纷联调联动机制,在重大项目园区、各级商会、重点企业逐步设立人民调解组织,“一站式”高效集约化排查、预警、化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

全力促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和衔接平台,大力支持配合行政机关依法整治部门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大力推行争议和解,平衡各方利益,防止因案件审理不当而形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妥善办理各类行政诉讼和和复议案件,依法制止侵犯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行政行为。监督行政机关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行政协议、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慎重采取行政处罚措施,避免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声誉、品牌产生不良影响。

强化保护职能,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平等保护合法权益。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保护创新创业行为,健全救治和退出机制,帮助支持具有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的民营企业重返市场,积极引导产能落后、无产可破的民营企业依法有序退出市场。依法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保护民营经济人士名誉、人身和财产等合法权益。建立亲清政商关系,严厉惩治涉及企业的索贿受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罚款等强制措施;通过民事、行政法律手段能妥善处理的经济案件,一般不对固定性生产经营设施采取扣押、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防止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营企业的历史问题,建立完善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国家赔偿决定执行力度。

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司法,严禁对企业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和办“关系案”“人情案”;严禁对企业诉求“冷硬横推”“吃拿卡要”;严禁在涉企服务管理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效能低下;严禁对侵害企业合法利益和危害企业家人身安全的案事件有案不立、立案不查。规范政法干警同企业家的交往行为,严禁随意占用企业资金、场地、交通通讯工具,严禁巧立收费名目增加涉案单位和经营者负担,严禁违法插手干预民事经济纠纷,严禁以服务为名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凡利用职权插手案件办理、谋取私利,参与企业和个人非法经营活动,或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坚决依法查处,一律顶格处理。

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各级政法部门对可能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涉企案件、重大经济纠纷、重大涉众型案件企业或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依法审慎使用拘留、逮捕和查封、冻结、扣押、保全等强制性措施,并作为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党委政法委和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审判执行活动的监督,加强对各类涉企涉项目违法犯罪的立案和侦查监督,依法监督纠正违法查封、冻结、扣押、保全等行为,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健全执行威慑机制,加大涉企生效判决执行力度,强力整治虚假诉讼等恶意规避执行等突出问题,确保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企业权益及时得以实现。

强化打击职能,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依法严惩违法犯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强拿硬要、哄抢或任意毁损、占用项目建设材料的行为,阻碍项目建设的堵门堵路、阻工挡工、寻衅滋事的行为,无理取闹、辱骂殴打工程施工和管理人员的行为,以及以其他手段扰乱项目建设秩序、阻挠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全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为项目发展和企业正常经营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专项整治突出问题。开展企业及重点项目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深入排查整治影响经济发展、企业经营、项目推进的突出治安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发案率,提升打击震慑效应,净化生产经营环境。

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大力推进“平安企业”、“平安园区”等创建活动,在重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较集中的园区设立警务室或警民联系点,指导加强内部防范,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巡查巡防工作,推进周边“雪亮工程”建设,完善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和排查整治,避免和降低企业损失。

工作保障

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县(市、区)党委政法委、政法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统筹谋划,制定服务保障具体意见和措施。要强化协调联动,推动政法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服务和保障项目建设的整体合力。

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市上将对服务经济发展工作成效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各级政法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指导、统筹协调,推动服务保障各项措施有序推进、扎实落实。

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各级政法部门务必对标实施方案,对表任务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地。市上将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滞后、责任模糊、部署不力、违法乱纪及造成恶劣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去页底点个小花,将会有更多人看到哟!

阆中政法:定期向社会展示平安阆中、法治阆中建设新动态

赞赏

长按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rk/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