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课间在做“劳动操”)
几年前,应阆中市教育局汤勇局长的邀请,我和我校张清珍老师去阆中讲学。
阆中是一座山环水绕的著名古城,城内保持着张飞庙、贡院等众多古迹,更有沧桑的老街以及老街上至今散发着明清韵味的老房子。我以前来过,当时就觉得这是一座让人舍不得离去的小城。
那次来阆中算是故地重游,不过有了新的收获,这就是阆中教育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
在汤局长的陪同下,我和张老师看了好几所学校:阆中师范附小、北街小学、民族小学,还有一所幼儿园。总的感觉是,阆中教育色彩缤纷,各校均有特色。书画艺术、科技创造等等。各学校把阆中的文化积淀与教育融为一体,比如在幼儿园的墙上,就有关于春节文化、三国文化的贴图,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熏染。
让我和张老师印象特别深的,是坐落于离城三十多公里的山坡上的天宫中心学校。我们走进校门,各年级的孩子们正在通过表演展示他们的生活。首先看见的一群孩子给我们表演快板,他们唱的是反映他们生活的“三字经”。然后是三个男生表演的他们自己创作的小品,主题是环保。还有一男一女两队小学生在赛歌,唱的都是有关蔬菜的知识。我们来到操场,几百学生正在做课间操,但他们做的操很特别,叫“劳动操”,因为这套课间操是师生们根据劳动的动作创作的。我仔细看,果然在孩子们的比划中有挖地、擦汗等劳动动作。
学校老师告诉我,这个学校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还要上劳动课。而劳动课就是种菜、养猪等等。我大吃一惊,刚开始还有些不相信,但我看了参观了学校蔬菜种植园、水产养殖区、生猪养殖园、食用菌种植房、豆芽生植房及农副产品加工园后,不但相信了,而且很感动。我想到当年陶行知所倡导的劳动教育,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在帕夫雷什中学校园里的苗圃和麦地。
当年陶行批判击旧教育的弊端,就是教孩子看不起工人农民,教孩子鄙视劳动,他进而把这种教育抨击为“吃人的教育”:“传统教育,他教人劳心而不劳力,他不教劳力者劳心。他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说得明白一点,他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人、工人的财,因为只有农人、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人、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人、工人自己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在《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中,先生明确地说:“有人误会以为我们要在这里造就一些人出来升官发财,跨在他人之上。这是不对的。我们的孩子都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是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东西贡献给老百姓。”
八十多年过去了,看看今天想当一部分学校的教育,不依然是“教人升官发财”的教育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我们已经很久很久不给学生讲“要热爱劳动人民”的话了。我们现在的学校,连校园卫生都包给了物管人员打扫,更别说还有什么“劳动”了!
我们还看了看学生宿舍。从各寝室里的陈设看,孩子们的家庭显然并不富裕,但室内外都很整洁。听说学校开展学生自我服务管理,包括打扫清洁卫生、整理寝室内务、洗衣、做饭等自主管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生寝室由自己命名,好多名字特别有趣,比如有谐音的“俭朴寨”、“舒服家”,有以天宫景点命名的将军庙、天宫院等,各个寝室布置得规范整齐,整齐干净,清新舒适,令人赏心悦目。
张清珍老师感慨:“太让人震撼了!应该让更多的老师都到这里来看看!”
又是几年过去了,不知山坡上的天宫中心学校现在情况怎样了。有机会想再去看看。
转发是最好的点赞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白癜风要多久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