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讯(王晓东杨雅萍)5月12日,阆中市开展的主题为“传承优秀民族音乐活跃丰富校园文化”的优秀民乐进校园活动走进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阆中市民族小学,为期一个月的年优秀民乐进校园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12日早上8点半,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整齐的排坐在校园操场上,等待着即将开始的民乐演出。校园小小的舞台上,参与此次演奏的阆中市民乐团表演者们,已经摆放好各种乐器,准备开始为民族小学全校师生演奏优美的民族音乐。
演出活动首先由主持人介绍了横笛、古筝、扬琴、琵琶、二胡、唢呐等民族乐器特点。随即一曲大气磅礴、喜气洋洋的合奏《春节序曲》拉开了音乐会序幕,紧接着又是《中国少儿歌曲》联奏、《电影经典歌曲》联奏、二胡独奏《夜深沉》,这些经典曲目将师生们的情绪带入了音乐的海洋;吴青玲老师演唱的《小螺号》将时光倒流,把同学们们带回到纯真的童年;张朝明老师的唢呐演奏《黄土情》,高亢嘹亮,刚柔相济,奔放豪迈;李建亚老师笛子独奏《扬鞭催马送粮忙》更是激情饱满、催人奋进……台上的老师们非常投入的演奏,台下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经典名曲《拉特斯基进行曲》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演出活动在一曲《歌声与微笑》的经典歌声中落幕。
演出活动结束,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学好音乐基础知识,继续将民族音乐传承和发扬下去。
民族小学六年级同学告诉记者:“这次民乐进校园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我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乐曲的魅力,让我认识到了以前没有见到过的乐器,当中竹笛演奏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十分喜欢这个节目。”
“我觉得叔叔阿姨们演奏的那些乐曲,非常优美,我也在学习民族乐器古筝,所以我非常喜欢这次演出,丰富了我们枯燥的学习,同时让我更了解了民族乐器。”民族小学三年级学生同学说。
据了解,承担此次演出活动的阆中市音乐家协会、阆中市民乐团的表演者年龄大多在60岁左右,他们不辞辛苦,把优秀的民族音乐经典作品带进校园,给孩子们的幼小的心灵播下艺术的种子,让民族音乐得以有效传承和发扬光大。
阆中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舒宗锐说:“虽然天气酷热太阳很大,我们每个人都晒黑了,非常累,也很辛苦,但大家热情很高,因为我们都是搞了一辈子音乐的,虽然年龄逐渐大了,但是我们对音乐的挚爱还是至始至终的,我们的目标是,想把阆中的优秀民间音乐,和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乐艺术,献给小朋友们,奉献给中小学生,让他们传承我们优秀的国粹,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修养他们的品行,增长他们的知识,他们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民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等特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通过此次活动,全市各校的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民乐的独特魅力。我们以后还要坚持刻苦的训练,将我们优秀的民族器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传遍阆中的每一个角落。”
此次由阆中市委宣传部主办,阆中市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局、阆中市教科局承办,市文化馆,市音乐家协会、市民乐团组团的优秀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走进了我市城乡各遍区的21个中小学校,演出活动进行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此次民乐进校园活动给全校师生们送去了一道道精神大餐,活跃和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让2.5万余师生接受到了优秀民族音乐的艺术熏陶,促进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