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道、古驿
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嘉陵江阆中段)这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这个记载给古城阆中赋予了神秘的色彩。
寻找“古文化元素”,阆中肯定是我们这次“寻根文化之旅”增强“内心动力”的重头。
阆中,古驿道上的一颗明珠。在四围山水三面水色的孕育下,城中的民居院落,完全按风水格局展开,风水,成了这座古城的灵魂。孩子们走在这优美的古街道上,对这里的一亭一阁、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一花一木都能嗅到令人灵荡神飘的气息。
城中有高大坚挺的古银杏,有遍布时空脉络的榕干虬柯,有超过百龄的海棠罗汉松,与成珠成串大院小院相应成趣,组成了古城百姓诗意栖居的鲜活乐园;那些雕花门、小格格窗、星罗棋布的天井,把洁净的自然诱到青花茶碗冒出的龙门阵里、熔进老少安宁恬美的睡梦之乡。
我们请来了对古城天井文化有研究的女老板,给孩子讲解阆中天井文化,一个天井就是一套“生命系统”,也是一个独立的天地通灵之地。一个人可以在自家的小院里感受天地灵气,体验日月轮回,与天地对话。
西城街道以中天楼为轴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向四面展开,漫步街上,身处城隍、府署、文庙、武庙等古“人神共治”的文化内涵中,再加上“处处轩窗对锦屏”的古诗神韵,体验“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阆中的小院多是明清建筑。建筑布局偏重风水意象,或因地制宜、或灵活多变、或四合院与园林建筑和谐统一,或以丰富多样的木雕艺术见长,或陈设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氛,或兼商业型、作坊型、民居兼客栈等,异彩纷呈。
古民居大院套小院、天井连天井,天井中或置花台或种嘉木,白天承接阳光,夜晚凝聚芳露,与亲友在院中品茗聊天,享受星月辉映,日子亦幻亦真,心境游历仙界。正所谓“天上宫阙、人间阆苑”。
阆中的不可思议处,在于它的文化。在科举考试年代,这一座小城里,出过名进士,4名状元。须知,整个四川省才出了19名状元啊。如今,走在古城里的街道上,参观古意盎然的楼堂亭园,衙署街坊,辨认建筑中的雕龙画凤,碑跋残绢,就会深切地感到这里的风俗民情,无不浸透着温婉的书卷气。锦心绣口,文采风流才是阆中固有的特性。
西汉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氏,他编著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把正月定在岁首。确定了正月朔日为一年的第一天,从此,有了现在的“春节”落下闳也被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而阆中因此获批“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并在年2月正式授牌。
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南充续航教育的老师们非常用心,他们买来张飞牛肉、阆中蒸馍、保宁醋等三种代表“古道经济文化的连接”的载体,边品味道,边听故事,孩子们对阆中当时迎合南来北往客商需要、促进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以及生生不息的奋斗事迹听得如痴如醉,并不时发出啧啧赞叹之声。
啊,古城风声水起
撩起千秋的思绪
风水浸润的老街
又下起剪呀剪不断的雨
凝望蜀道马蹄
梦回千古传奇
江山如此多情
啊,有我怎能少你
在这天人合一的地方
唉,来了再不想离去
你何时归来与我相聚?
梦中盼你,心中想你,
我在阆中等你——
当我们离开古城阆中驱车广安的路上,一曲《我在阆中等你》的歌声让兴奋的孩子们意犹未尽,望着碧绿的江水,他们高声喊出:阆中,我还要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