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聊了西南地区前十名的机场,也就是万级机场的吞吐量情况。这一期,我们来说说万及以下中小型机场的吞吐量情况。
根据1-11月的吞吐量数据来看,西南地区共有7座机场吞吐量超过了万。这个数据,从某种意义上说,算是小型机场和中型机场的分水岭。能够突破万,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所在城市流动人口的活跃度。
先来说说四川的两个机场,西昌青山机场和宜宾五粮液机场。去年,这两个机场都差一点点就迈入了级机场大关。依托当地旅游和高铁运输短板,西昌机场这两年的吞吐量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或许是厚积薄发,今天前11个月就完成了万的吞吐量,按照这个速度,明年都有晋级万的小目标了。而在川南,宜宾和泸州两座城市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同是新建机场,吞吐量一直处于你追我赶的形势。仅1-11月,两座机场比上年全年的吞吐量净增了40-50万。这种增速,放在西南地区都是少有的。加之全省副中心建设,未来,宜宾和泸州的吞吐量谁会领先也难以预料。而对于四川,今年可是万级机场的丰收之年。目前就能确定的万及机场就有六座,年底南充机场能否晋级,虽然难度还大,但是还是可以冲击一下的。总之,成都双流机场再也不会孤单了。不过,有点遗憾的是,九黄机场自地震后吞吐量就开始下滑。多年前就达到的万吞吐量,或许将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再来说说云南的机场。作为西部航空发达省份,云南的吞吐量一直位列全国前列。不仅如此,它的机场呈现出过渡性梯级分布,既有全国前十的昆明机场,也有西双版纳、丽江等近万的大型机场,还有好几座万级的中型机场和其他小型机场。这与云南旅游经济的发达和所处位置也有一定的关系。多年来,很多地方往往是省会机场一家独大“吃不下”,而其他机场“吃不饱”的情况。二者之间的排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不过,这种情况在整个西南地区都在转变。仅从万级机场来看:目前,云南有5个,四川有6个,贵州有3个,重庆有2座。而且云南的保山机场和贵州的兴义机场今年突破万也是问题不大。
最后再来说说其他的机场。贵州的茅台机场自开通来就一飞冲天,吞吐量一直和新舟机场难分伯仲。这也用事实证明了遵义两座机场建设的必要性。如果不出所料,再过几年,下一个双机场的地级市可能就是四川南充了。因为阆中机场的建设也在加紧之中,但是这个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话说回来,不管是遵义还是南充,双机场城市只是同处一个大的行政区域上的范畴。辐射的地区也不再是主城区,这种双机场和北京、上海的双机场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
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沿线城市所在地的机场的客运量或许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对于大型机场来说,被高铁分走的客流很容易被新开航线的客流给补上,但是对于中小型机场,这种作用很可能就会导致客流断崖式的下降。所以,检验一座城市航空运输情况,需要多种交通方式组合的考量,并且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数据根据西南机场生产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