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民进先贤赵朴初与富阳的渊源西部文明播报

富阳古称富春,杭州市辖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阳山清水秀,天下独绝的富春江横贯全境,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民进先贤赵朴初对富阳有着深厚的感情。

富阳今貌(鲍家树摄)

 几页元书纸

北京赵朴初旧居书房内,长长展开的老布铺在书桌上,素雅的黄花梨小纸镇压着几页发黄的产自富阳的元书纸。

元书纸,古称赤亭纸,是富阳竹造纸的一种,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柔软耐折,弹之有声,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兼有半生半熟的纸性。北宋真宗年间,元书纸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因皇帝元祭时用以书写祭文,故改原称为元书纸;又因当时的大臣谢景初支持此纸生产,故尚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与唐代的薛涛笺、汉末晋初的左伯纸,同为我国历史上的三大名纸。因为这种纸曾属天子元祭御用,后为学子们引为贵雅,广泛使用,习文弄墨,载文载道,千古流芳。

赵朴初最初使用元书纸,缘于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富阳古籍印刷厂印刷的《醒世姻缘传》一书,时任该社副社长,编审江秉祥同志致赵朴初的一通手札。内容为:

朴老:

浙江富阳有悠久的生产宣纸的历史。最近我们出版社印制《品花宝鑑》和《醒世姻缘传》二书用的就是富阳宣纸。这种纸印书还可以,写字不知行不行。现特奉上一小卷。恭请一试。如勉强可用,晚可继续去取,因为我们在那里是大量生产的。

还望指出这纸的缺点,以便令其在配方和工艺上作协改进。纸厂不知道您试用此纸,晚将不告诉他们。

人民文学出版社

晚江秉祥敬上

四月八日

年5月,文物出版社与杭州富阳古籍宣纸厂草签了重印清龙藏(即《乾隆大藏经》)印书用纸的协议。年4月,赵朴初为华宝斋欣然题词:“印经须得贝多纸,选翰无如华宝斋”。

吴大帝故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富阳城区西南有一座沙渚——王洲,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

王洲,古称孙洲。后人因其地为帝王之乡,遂改称为王洲。它横亘江心,把浩荡的江水劈为南北两股,北边仍为富春江,而南面弯曲的小江则叫瓜桥江,因孙权的祖父孙钟曾在此种瓜而得名。

如今,走进瓜桥埠村,可以看到三通石碑:一通为陶大镛书的“雄瓜地”碑,一通为陆抑非手书的“瓜桥埠”碑,一通为赵朴初题写的“吴大帝故里”碑。

赵朴初重视三国文化,年为恢复重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山《三国志》源头的胜地陈寿万卷楼题写了“万卷楼”匾额;为位于四川省阆中市保宁镇西街纪念张飞的祠庙题写“汉桓侯祠”匾额;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殒的古战场五丈原镇题写“五丈原”地名等。

年5月11-16日,三国演义学会与原富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国际性的“孙吴与三国文化研讨会”。其中与会嘉宾,著名杂文家何满子早在年12月就收到富阳蒋增福的信件,信中说:“您是富阳走出去的名人,又是这次大会的主讲嘉宾,一定要设法请您熟悉的社会名流为‘吴大帝故里’题写这几个字,以示对这次国际性大会的支持,同时也是对孙吴文化的研究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时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的何满子与赵朴初夫人陈邦织的胞弟陈邦炎是同事,便将此信交给陈邦炎,并一再叮嘱请赵朴老完成这一使命。陈邦炎答应了,他知道赵朴初每天的工作一直都很忙。面对何满子又是同事又是好友的请求,他不好拒绝,在他写给赵朴初的信中说到:“朴老,希望您完成富阳交给的使命。”

赵朴初收到陈邦炎的手札后,时隔一周,他就将好的题字寄给了陈邦炎。年4月2日这天,何满子专程派自己的大女婿王土然将赵朴初题字送到富阳,并给蒋增福写了一信,内容如下:

蒋增福同志:

兹由小婿王土然同志携去赵朴初题吴大帝故里碑额一件,请收。

去年原拟请三国演义学会名誉会长陆定一同志题碑,因他右臂不仁,不能做书。期间拟请前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碑,又因他住院。故改请政协副主席赵朴老。朴老为著名书法家,国内各名胜均有其题署,最为相宜。

何满子顿首

年4月2日

大会组委会收到赵朴初的题词后,遂即找到技术过硬的雕刻师傅雕刻在石碑上。年5月初,这块石碑屹立在王洲瓜桥埠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白龙寺匾额

白龙禅寺位于杭州市富阳区高桥镇龙寺村,地处杭州近郊,富春江畔,白龙山麓,是融禅、净、密于一体的修持道场。

据光绪三十二年《富阳县志》记载,白龙寺始建于宋高宗乾德二年(年),由清泰禅师建造,即玉龙山法云院,名法云寺。宋治平二年(年),改名慈云寺。明洪武年间归并永宁寺,正统年间,由县北安辰里净觉院僧玉山等复兴主持。景泰元年(年)九月,地方百姓求雨,得真龙显影改今额。僧玉山重建殿宇,常住僧众百十余人。隆庆年间,戒僧昂建后殿,不久毁。万历三十六年(年),僧圆惠重建。崇祯十年(年),僧大顺增塑罗汉、伽蓝像,立山门。清顺治十二年(年),僧大盛募捐塑大佛三躯。白龙禅寺从宋代开始,到明清之际,兴了又衰,毁了又建,却总有一干信众,明镜如台,因缘不绝。一直到年,主建筑终因年久失修而坍塌。

年11月,杭州市政府批准恢复白龙寺为宗教活动场所。年11月,白龙寺奠基重建,同年12月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额“白龙禅寺”。在佛教内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即:“寺院内若没有赵朴初的题字,均算不上有名气的寺院”。白龙禅寺拥有赵朴初、黄苗子等名家题词,足见白龙禅寺的不凡之处。

其实,要得到赵朴初的书法墨宝并非易事。这要缘于该寺的名誉方丈、杭州古栖云寺住持广忍法师。广忍法师,年出生于上海金山县一个普通家庭。年,年仅16岁的他,在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常明庵剃度出家。先后参学于扬州高曼寺、上海静安寺等处。广忍法师潜心学习佛法,严守佛教规仪,品学兼优、信念坚正,年曾到圆瑛法师举办的楞严专宗学院深造。

此间,赵朴初参与成立“佛教徒护国和平会”,在上海慈联会任常委兼收容股主任,负责难民收容工作。年,赵朴初在上海积极投入并领导难民收容救济工作。在佛教会等佛教组织及民间慈善团体的发动组织下,先后设立难民收容所50多所,收容难民数十万人,除供给衣、食、宿处,组织生产自救外,主要在难民群众中进行抗日宣传教育,并动员青壮年参军抗战。广忍法师响应赵朴初开展的“救国兴佛”活动,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他所到之处,竭力弘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佛教宗旨。

白龙寺奠基重建初始,广忍法师作为该寺的名誉方丈,凭借与赵朴初的旧交,于年11月致赵朴初会长一通手札,全文如下:

赵朴初会长慧鉴:

白龙寺始建于宋高宗乾德二年(),至今已有年,由清泰禅师建造。由于历史沧桑,古刹从宋代开始,到明清之际,兴了又衰,毁了又建,一直到解放后的年,主建筑终因年久失修而坍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宗教政策关怀下,尤其在您主持佛教协会后,贫僧受邀白龙寺名誉方丈,将全心全意维护白龙寺一草一木,广结善缘,聚沙成塔,再度发心重修大雄宝殿、天王殿及附属寮房,相信不久,古寺香火定能日益兴旺,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得以延续发展。

朴老,在浙江省杭州市和富阳县等各级领导关怀下,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本寺依法开展宗教活动,以便佛教文化与现实社会相适应。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千年古刹才能重获兴盛。今贫僧受各界相关人士之委托,面向北京叩拜,恳请朴老会长为本寺题“白龙禅寺”墨宝一幅,以便古寺更添光彩。

为此贫僧特沐手呈书于上,烦请赐赠为盼。

再附近照一张,请纳。

杭州富阳白龙寺名誉方丈

释广忍时年八十二岁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广忍法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赵朴初和佛门弟子及广大居士衷心敬重的修行者,是一位坚持爱国、爱教、爱社会主义的老和尚。赵朴初对时为白龙寺名誉方丈的广忍法师求助索字,欣然应允。这当然与他们相识甚早有关。

作者/来源:团结报党派e家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xc/1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