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孤小姐
1
万事皆有因果,福祸从来相依。
5月28日,四川阆中。
阆中市疫情应急指挥部发布关于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公告:
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每周一次,每人3.5元,费用由个人承担。
彼时,全国各地的核酸检测,都是免费的,阆中市是第一个要求居民自费参加全员核酸的城市。
一石激起千层浪,阆中被骂上了热搜。
国家政策文件明确规定,根据国W院的指导意见,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的费用应由各地政府承担。
阆中市,何以与国家的政策指导相悖?
当地的迷之操作遭到舆情热议的猛料抨击。
5月29日,
健康阆中在其官微发布公告称,将“常态化全员核酸采样”调整为“按照愿检尽检原则自愿检测”。这里就有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
在免费核酸检测的前提下,仍然有部分民众对于“核酸常态化”抱有抵触心理,现在搞自费了,抵触“核酸常态化”的情绪,是不是就跟更重了?
还有,疫情低风险地区,有没有必要搞全民核酸?
疫情三年了,我发现层层加码和一刀切的防疫方式,似乎是已经呈现“常态化”了。
出现三五个感染病例,就全城核酸;要是有了十几个感染的,干脆就全县乃至全城“全域静态管理”严格封控了。
打疫苗、做核酸、戴口罩、扫健康码、出示行程码...
98岁的老医院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京东快递小哥没戴N95口罩营业点被行政处罚;不参加核酸检测的,上征信记录、赋红码、罚款、行政拘留、在媒体上曝光、甚至有地方搞“内部举报”,鼓励居民举报未参加核酸检测的人,还发奖金奖励...
60岁以上的,拉去接种疫苗,有奖金;举报没参加核酸检测的,也有奖金。
天气越来越热了,奖惩制度,也是越来越魔幻了。
疫苗令、居家隔离电子检测手环、赋红码、核酸产业园基地、空调防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