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北重镇昔日的川北镇总兵驻地保宁府阆中城,古为巴国国都,清初四川省会驻地达20年之久,今华夏四大古城之一四川阆中古城的迎恩街,有一座门阔五开间元戎第(俗称元戎府蒙家桅杆大院),这就是清康雍乾时期产生的四川蒙家将的府第。
这是一个将门世家,共出了三代大将军,在收复西藏抗击侵略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完善了今天的西藏、内外蒙古以及新疆、青海统一的回归。是华夏历史上和古城阆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显赫家族。
故事要从一个清兵蒙应瑞仅一年时间到将军而且连同祖上三代同时同地在今阆中古城北门威德牌坊处册封三元大将军讲起。
蒙应瑞,字兆麟,汉族,祖籍陕西泾阳交龙堡今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铁李村南交龙堡,清康熙二十八年(年)生于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城北门井(今阆中古城北门威德牌坊东北方向20米处振武井巷)人。
因祖父蒙顺先父蒙元亨一生经商从陕西泾阳来到四川阆中,家境较为殷实,蒙应瑞自幼习文练武,学业上进被人引荐进入四川著名学府川北锦屏书院学习(今古城东风中学校前身),因其母罗氏早年病故,蒙应瑞担负着照顾家人的责任与对社会的义务经与父商议后投笔从戎。
康熙四十六年(年),年满18岁的他积极加入川军隶属于川北阆中营区,在营区一呆就是十三之久,成为了一名职业军人,在营区将领的培养教育下学会了各种特种作战技能。
时逢康熙五十九年(年)秋,由于康熙五十六年西北用兵和五十七年西北用兵共六万将士血洒边疆全军溃败,大清帝国受到严重威胁,边疆人民近二十四年来长期受到困绕,生活得不到保障,康熙帝排出主力派干绕。决定再次用兵西征。于是派各省粮草全力支援,命皇十四子允禵亲征受命大将军王,命四川总督年羹尧全力管理进藏粮饷和后勤保障。
年羹尧在接到军令后,迅速在他管辖熟悉的川北镇和松藩镇挑选将士组建精锐队伍,作为川北镇阆中营区的蒙应瑞被挑选在精锐之列隶属于岳钟琪部下。由于行军途中巧遇岳钟琪将军向行军队伍中所有人员广纳众智,以解决前两次大军遇到的突发事情。作为川北士兵的蒙应瑞他踊跃献计献策,得到将军们共商后,决定采纳重用并上报康熙皇帝。
蒙应瑞临时受命在行伍途中挑选精通藏语的特种人员区区30余人,组建成小分队在大军的配合下,全面实施披风之策,声东击西之策,斩首之策。并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潜入敌营,亲自如如探囊取物般智取敌营高级将帅首级迅速悬挂敌营四方大营门口,一时间敌军将士和少数民族长官纷纷率部投降,归顺大清并感谢大清皇帝对降兵的宽容之心和感谢各路大将军不杀之恩。
平定近四年的主战势,解除了近二十四年来敌军对边疆人民生命财产的威协,挽回了前两次进藏六万将士还未开战途中遇伏全军溃败血洒边疆的重大损失,蒙应瑞之功胜过千军万马而且减少敌我双方伤亡,立下首功,堪称“万人敌”,当时人称“西征神兵”称川军为“不朽川军”。
“抚远大将奉旨征,后勤保障靠川军,广纳众智得良臣,应瑞西征定乾坤”。这是当时在军营中和民间留传的民谣。
显示出川军和蒙应瑞在这次战势的真实写照。
康熙六十年秋在西征各旗各路大将军和大将军王以及四川总督的联合举荐中,以及蒙应瑞先祖是泾阳交龙堡始祖秦朝上卿蒙毅,蒙毅是中华统一名将蒙恬之弟,蒙恬蒙毅先父蒙武先祖蒙骜均是统一华夏大业的功勋。加之蒙应瑞先父蒙元亨先祖蒙顺在行商川陕的生涯中,不忘以蒙氏将军文士精神教育后人建功立业。其智慧与家庭的教育培养是分不开的。
并在献计献策中首先提到的是疆域收复后完成统一大业强土的实际管辖确定和边贸驻军守护百姓的安全。在行伍军营中独树一帜,蒙应瑞所到之处首先是体察民情军情。以国家大业统一和谐为首要任务。
因此历史上开起了“无川不成军”之说。因此仅率区区三十余人成就战争史上的奇迹。
康熙皇帝根据联合举荐和蒙氏家族历史原因以及川北镇保宁府阆中荒地增多人口稀少以及蒙元亨早期做豆腐生意,餐饮生意,客栈生意。
特选择荐升蒙应瑞任湖南镇筸总兵(署副将衔)赏赐二品顶戴红珊瑚三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但又考虑到蒙应瑞虽然弓马可观,足智多谋但必定镇守经验不足需要待旨历练后方可胜任。
蒙应瑞先父蒙元亨先祖蒙顺康熙帝赐名蒙善宇因蒙应瑞贵赠骁骑将军赏赐一品顶戴红宝石双眼孔雀花翎以及黄马褂(享受总督待遇)。
蒙应瑞夫人李氏和蒙善宇夫人王氏与夫共荣耀,封诰命夫人。
蒙元亨夫人罗氏追封一品诰命夫人。
朝廷和康熙皇帝赏赐蒙家三代大将军四处荒地封地,大小自由选定开发建设建“元戎府、蒙公祠、蒙家官菜园、蒙家避暑山庄”。
蒙应瑞安排家事后前往京师历练。
蒙善宇蒙元亨两位大将军奉旨督建四处封地建设造福家庭和地方百姓以及教育后人学习成人后继续为国家建功立业。
从蒙应瑞三代封将康熙60年署副将衔开始历练到乾隆8年任宜昌镇总兵这段历练时间22年间、他几乎守护着重要的关口。雍正年间任直隶密云城营都司和署顺义营游击、雍正13年开始任直隶提标前营游击、直隶马兰镇中军游击、广东广州城守营副将:乾隆8年护理广东碣石总兵印务水师副将并于同年调补湖北宜昌镇总兵、乾隆10年至15年新授湖广镇筸镇总兵。
雍正三年其父骁骑将军红顶大商蒙元亨因建元戎府操劳过度病故、蒙应瑞遵父遗训有国才有家、未回家丁忧。
雍正五年其先祖骁骑将军红顶大商蒙善宇回陕西泾阳交龙堡寿高正寝离逝、蒙应瑞遵先祖遗训有国才有家、未回家丁忧。
当雍正帝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召见蒙应瑞并恩赏克食制度给予蒙应瑞银两安排两位骁骑将军祭祀。
乾隆五年因镇筸城今凤凰古城苗族长官之女赵氏非蒙应瑞不嫁,乾隆帝赐婚蒙应瑞第二夫人与第一夫人李氏和蒙应瑞共荣耀,册封二品诰命夫人。并赏缎皮银两。开启古城阆中之恋。
从蒙应瑞的后人来看,蒙家人才辈出,有举人、教授、各时期军人、在不同时代,顺应不同时势的需要,投身报国,立功疆场,历来均有年满18岁的青年勇跃参军保家卫国以及献身边疆。年后至今有参加的陆军、空军、自愿军、反击战运输军、反击战烈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人世家。
其蒙应瑞故居平米内的元戎府门阔五开间历史变迁。
民国期间曾遭日军轰炸后花院被毁。
前院二大门斗拱牌坊式建筑毁于文革。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驻阆部队家属安置住居院。
年12月8日阆中被列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
中院于年市民族小学建教职员工宿舍被拆。
前院和门阔五开间大门在城市改建中于年被拆。
虽然蒙公祠在民国期间建沱峰航线机场征用。
蒙家官菜园在民国之后逐步成为市中区繁华的文化商贸中心市民广场。
蒙家避暑山庄宅第也在上世纪未毁坏。
目前蒙大将军后人定居华夏各地生存养息。
但阆中历史和人民并未遗忘、在将军广场上雕塑有九座古代名将塑像、蒙应瑞位列其中成了古城阆中一景,供游客观瞻。成为阆中历史变迁的一个最好见证。
蒙应瑞
——無為
西征献计世无双,皇恩册封三大将。
御赐宅匾元戎第,门阔五开美名扬。
天下商帮自谁言,川陕大商阆中缘。
原蒙家官菜园今市民场原蒙家官菜园今位置全貌蒙应瑞后人碑记泾阳交龙堡地图昔日元戎府今交迁对比元戎府示意图瑞祥苑文字图后面原蒙公祠和64位名人蒙家将迎恩今威德牌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