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阆中古城街道名称的由来(第三篇)
南街与礼拜寺街之间有两条东西向街道,南面一条,咸丰县志和民国县志均称“崇礼街”。此街名与回教礼拜寺相关,取尊崇教祖、虔诚礼拜之意。今改称“礼拜寺横街”。
南街与礼拜寺街之间北面一条街,咸丰县志称为“道升街”,民国治城图标名为“净圣街”。两名都与街东头南侧有建于明代的“净圣寺”相关。寺原名净圣庵,文革后重建改称净圣寺,故今街名为“净圣寺街”。
内东街以北至学道街口,明代称“小街”,清代渐成销售食盐的集中地,咸丰县志已有“盐市街”之名,民国时依然,今随俗称之为“盐市口街”。
内东街北今电信局处,明代为守御千户所“帅府”,清代为川北镇总兵衙门,亦即“川北镇署”,俗称“镇台衙门”。其背后今广场一片,原为官地。清乾隆五年(),在湖南任总兵的蒙应瑞年逾七十告老还乡,居于康熙赐匾的迎恩街“元戎第”。乾隆钦赐其附近的这一片官地为“蒙家官菜园”,所种菜蔬多余者常添补官家及市民食用,故民间惯称这一片为“官菜园”。民国时期始有菜园西边小道。后城市发展,形成南连盐市口街、北头折接古莲池街的街道,遂因旧地名称“官菜园街”。
清代川北镇总兵署下辖驻阆绿营兵有左、中、右三营,官菜园西边一片为左营驻地,其南沿张家大院原为总兵官邸。故官邸前街称“前营盘街”,民国县志地图标为“合璧井街”,今按史实更名为“左营街”。
今公安局门口的皂角树处原有一井,井口中间有一石梁,使井口状如鼻之二孔。石梁毁坏后,二孔合一,人称“合鼻井”。后将学道街北至左营街再至古莲池街的长巷,因井之名取巷名,改“鼻”为“璧”,称“合璧井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