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阆中讯:1月29日,阆中市北门乡“宋氏祠堂”恢复重建暨铧厂河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北门乡党支部、文物局、文旅局等代表单位参与启动仪式。
据了解:从伏家坪“亚洲第一银杏”、梁寨门的古战场遗址、铧厂河的“宋氏祠堂”到火烧湾的古墓群,北门乡拥有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铧厂河乡村旅游以恢复重建明清古建筑“宋氏祠堂”为契机,正申报国家传统文化村落,也将给北门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际遇。
而即将恢复重建的北门乡“宋氏祠堂”到底是什么建筑呢?据考,宋氏祠堂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年间重建。现存的该祠堂复建于清光绪元年,至今已陆续走过数百年历史。
记者在现场看到,北门乡古戏楼与当地宋氏祠堂是合二为一的建筑群,其坐西朝东,傍岩面河而建,属于双重歇山式木质建筑。整个祠堂,简瓦洁顶,是一座二层木质结构的木楼。二楼中间为戏台,左右配演员化妆间和鼓乐房。中间为天井院坝,设有两口储存消防救水的“太平池”石缸,两侧为厢房。而正大门为厅室朝门,朝门上以浮雕技法刻有花纹和飞禽走兽。
据介绍,宋氏祠堂为宋姓七大房中北门长房后裔所建的宗族祠堂,共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余平方米,但经过三百余年风雨的洗礼,在自然和特殊年代的人为破坏下,现只剩下余平方米,年被收录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此次明清古建筑宗族祠堂的建筑要素恢复与抢救性重建,将从建筑物矫正、古迹恢复、古戏楼修复、石桅杆和字库塔重建等五个部分进行。
家族宗祠是族人祭祀祖先、保佑本族人丁兴旺、发家平安的场所,也是举行本族人的重要议事、公共活动的场所。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修缮祠堂不仅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也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
(记者:王卓君)
来源:都市、无线阆中
记者供稿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卓君、小编静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