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都说阆中古城是个宝藏景区
因为它的浑身上下都是知识点
从城市选址规划到建筑再到各大文化体系
处处都是深瀚的学问
再进古城景点
每个景点里的布展内容都堪称该类别的博物馆
而今天想给大家说一说的
是隐藏在这景点里的一些不易为人注意的
较冷门的小知识
每次一个,长期更新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在川北道署的二堂堂屋两侧,是历史上在阆中任职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地方长官名录和简介。其中就有我们49年建国时的国家副主席张澜。
张澜与阆中渊源颇深,年元旦,作为川内知名的爱国民主主义教育家,张澜在当时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中因为关心家乡的境况,欣然同意赴阆中出任“川北宣慰使”。这是张澜生平中两次任阆中地方长官的第一次。
那么知识点来了——张澜在当时保路运动如火如荼的环境下,是单身一人来的吗?不,他还被配了一个护卫营,而这支跟随张澜来到阆中的护卫营正副营长,就是后来的川军两大派系首脑——杨森和刘湘。
现在好多老阆中人一提起张澜赴任阆中就爱说:40岁才当官的张澜,官是从阆中当起的!其实对于这两位日后即将叱刹风云的著名川军将领来说,阆中这一站,也是他们生涯中第一次真正带兵的开始,而就在来阆中之前,他们还是属于落后保守的清政府队伍中的一员。可想而知,可能也就是这一次赴任阆中与张澜的同行和接触,才让他们第一次逐渐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败落,从而在几个月后紧接着而来的辛亥革命大潮中,坚定脱离清政府,做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
因此,百年后的我们现在再回望这段历史,一百多年前的那一次张澜到阆中赴任的短暂之行,从此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我们现在很难考证,在这两个多月在阆中的任期里,他们三位曾经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互动,料想其中必定有张澜先生的个人魅力和学识见解,在其中起到了相当的影响作用。
40岁的学堂教习长张澜、28岁的兵头杨森和24岁的新晋军官刘湘,在命运的洪流和时代的风云变幻里,因为阆中,既必然又偶然地走到一起,短暂相遇相聚,然后又各自走向自己选择的命运方向。在这里,他们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甚至还有当时整个四川和国家的命运。
无论他们三人之后的历史功过如何,至少在阆中的那一次聚合,无论之于他们个人还是时代,都是某种程度上一次重要的历史机缘。后来,在四川的解放过程中,张澜先生与刘湘和杨森之间的个人交情,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没人知道
历史是不是曾经在阆中这里转过一个弯
所以,阆中还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自保路运动之后
无数阆中儿女也不断加入川军奔向国家民族的战场
讨袁护国、抵抗日寇……等等
壮哉川军,壮哉阆中
好了
今天这个“冷知识”就讲到这里
如果对接下来的内容感兴趣
请动动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