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铜梁人文龙舞原乡大美铜梁

铜梁,中华龙舞之乡。腾飞的铜梁龙,是艺术,更是精神。铜梁儿女铸造龙的骨气、弘扬龙的精神,邱少云、刘雪庵、郭汝瑰、“包子婆婆”、吴定富……一个个名字永放光芒。新时代,铜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提炼出“靠得住、顶得起、过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挺起龙的脊梁,龙乡儿女正不断续写着新的故事。

邱少云

用生命诠释忠诚?

  年9月,邱少云烈士入选“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熊熊烈火中永生出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

  年,邱少云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少时的他命途多舛,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

  年12月,邱少云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不久,他便参加中国人民 赴朝鲜作战。

  在人民军队里,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班长帮他补衣,战友教他学文化,老百姓送来慰问品。感动的同时,邱少云也用行动付出真爱回报:缝棉袜送战友、行军为战友扛枪;山洪暴发,他跳进急流,抢回朝鲜老大爷的耕牛……此外,邱少云由于苦练军事本领,各项军事技能都是连队 ,被委任为一排三班战斗组组长。

  年10月11日晚10时,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到任务,消灭盘踞在朝鲜中部山区平康和金化之间高地的美李军队,把战线向南推进。这项任务需长时间的潜伏,绝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和战友们以草裹身作为伪装等待着。

  12日上午10时30分,美机飞来邱少云所在连队的开阔地盘旋侦察,并不时俯冲、扫射,投掷燃烧弹。干枯的野草燃成烈火包围了邱少云,火苗在他身上乱窜,痛彻肝肠。

  就在离邱少云很近的地方有一个小水坑,这时只要他滚到小水坑里打几个滚,就能将身上的火扑灭,可他没那样做。他紧咬牙关,强忍剧痛,两只手使劲往地里挖,任凭烈火在身上烧,直至血肉之躯化为灰烬,只剩下胸前巴掌大一块棉衣。

  

下午5时30分,总攻打响了。我军战士怒吼着潮水般地冲上了高地,仅仅23分钟,全歼守敌,鲜艳的红旗在高地上飘扬。

  “纪律重于生命”的邱少云精神传遍了全军、传回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追记了特等功,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的画像被印发全军,凝聚中国军魂。他的事迹被载入小学语文教材,影响着世代学子。

刘雪庵

《长城谣》唱振人心??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这首被亿万中国人传唱至今的爱国歌曲《长城谣》,激荡起胸中的爱国旋律,生生不息。它就是铜梁籍音乐大师刘雪庵的代表作。

 

 刘雪庵是上海音专的高材生。大一时,他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谱曲,传唱上海滩;在大二,他的《航空学校校歌》名满军界;大四那年,他的《何日君再来》《红豆词》《踏雪寻梅》《采莲谣》《飘零的落花》《早行乐》等,发行欧美各地。刘雪庵被收入《大英百科全书世界·名人辞典》,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 音乐家和西洋音乐民族化的重要奠基人。

  刘雪庵一生创作了多首歌曲。如今,在美国纽约、华盛顿、费城、新泽西州等地的华人聚会场所,常常唱响刘雪庵谱曲的《春夜洛城闻笛》《布谷》和《长城谣》。他的歌曲抒发着海外华人的中国情怀。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龙的信念、龙的文化、龙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不断繁荣强盛的精神动力。久负盛名的铜梁龙舞,舞出了巴风渝韵的火热情怀,翻腾起舞间,这一巴渝民间艺术之花耀眼绽放。

铜梁龙舞

“中华 龙”舞动九天?

  年春节,千姿百态的灯组造型,群星闪烁的彩灯长河,“中华铜梁龙灯会”捧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

  千百年来,铜梁人与龙、龙舞结下了不解之缘。

  隋朝开皇八年,安居建县,最早人们在田间玩稻草龙,欢庆丰收。宋朝商业兴旺,龙灯进入城市。明清时,由于商会、行帮的参与,龙灯品种日渐丰富。

  “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清光绪年间的《铜梁县志·风俗篇》生动记载了铜梁龙灯会的盛况,可见舞龙相沿成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铜梁龙走向鼎盛:三度腾舞天安门广场为祖国祝福,扬名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在海内外大放异彩,成就了“中华 龙”的美誉。年,铜梁龙舞被列入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铜梁龙有龙灯和彩灯两大品类,灯具千姿百态,舞姿缤纷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铜梁大蠕龙是广场文化艺术的上品。24节龙身、50米长,寓意24个节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出洞”、“龙摆尾”、“慢游龙”……变化无穷的动作和套路,展现出巨龙翻滚腾飞的意蕴与雄姿,最能渲染节日欢乐气氛。

  竞技龙是铜梁龙的新宠,挂腰式、悬背式、撑伞式等高难度动作,千变万化,高潮迭起,不愧为国家竞技舞龙队。

  在60多个龙舞品种中, 的当属“铜梁火龙”。在漫天飞溅的铁水钢花中,火龙时而翻滚,时而跳跃,时而打转,让人目不暇接;赤膊上阵的舞龙人狂野而刚劲,灵动而飘逸,人群欢腾,歌潮澎湃。此番盛景如诗:“九州方圆千龙舞,独领风骚铜梁龙。佳节年年灯如海,笑语欢颜乐无穷。”

  铜梁龙文化持久的辉煌源于广泛参与和传承创新。5月31日,第十八届群星奖颁奖晚会上,《龙把子》作为重庆代表成功摘得群星奖,这是铜梁以龙为主题做优精品文艺创作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为深入挖掘文脉,把文化变为资源,推动铜梁龙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之铜梁,镇镇建起舞龙队、村村争创扎龙村,年年都有龙灯会、周周上演火龙秀,龙文化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亿元,实现了“办好一个节会、传承一批技艺、壮大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安居古城,是铜梁龙文化的发源地。这座集独特的建设格局、优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于一体的古城,走过千年时光,行游于此,与龙有关的地名、建筑、美食、民俗、技艺等比比皆是,无不述说着数不尽的千年故事。

安居古城

看山望水最是此处寄乡愁?

  安居古城,始建于隋开皇八年。原名赤水县,因境内有赤水源而得名。明成化十六年更名为安居县,取“安居乐业”之意。

  安居是座江城。“清清琼江水奔流至,滚滚涪江河呼啸来”,在涪江、琼江交汇处,这座仙境般的小城在龙文化的浸润里充满灵性。

  安居是座文化城。在波仑山崖上,米芾手书的“ 山”个性张扬,与韩愈的“鸢飞鱼跃”相映生辉。作为与阆中古城、平遥古城、徽州古城齐名的安居古城,这里自古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走进街口,水云龙腾跃而来,在水声和笑声中盘旋飞舞,演绎着求雨的传说,寄托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书场里,在金钱板或急或缓的打击声中,坐上小板凳,端起盖碗茶,便可聆听妙趣横生的安居故事。

  琼江书院培育了37名举人,一门三进士、父子两翰林成为后世传颂佳话。而今,两百多年过去了,琼江书院变成了安居小学,仍激励着古城中的一代代子弟发奋图强。

  安居是座宜居之城。旧屋老宅依山而筑,沿中轴线布置,纵向为街、横向为巷,平地为民宅、山地为庙宇,几重进深,行走其间如同翻开了一本尘封的史书。巷内民居为四合院,天井居中采光排水,青瓦屋檐,雕花窗棂,木壁雕凤刻龙,精工彩绘。以李家祠堂,王恕、吴鸿恩两个翰林院和朱大夫第为典型的四合院,堪称明清山地建筑的范本。

  “琵琶声声诉衷肠,泪湿罗裳透……”这是 川剧《碧玉簪》的经典唱段。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安居古城。走在主角王玉林的宅院里,让人仿佛穿越到乾隆年间,置身于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中。

  这里的传统建筑得到了善待,“活在当下”,就是安居古城 的魅力。原汁原味的古城基调,造就了安居 的古城韵味,让人们对于乡愁的追寻和守望在此寄放。

  徜徉安居古城,闲逛于老街巷弄,品翰林酥、冲冲糕等地道小吃,或坐进湖广会馆看一台旧戏,在水袖招展、丝竹悠扬之中穿越历史……时光放慢了脚步,乡愁便弥漫开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xc/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