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中国春节文化发源地阆中

哪里治疗白癜风权威 http://m.39.net/pf/a_4476482.html
(本篇刊登于《影响》年1月号)

四川省阆中市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发源地。

阆中市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古城。

阆中的春节文化源头可追溯至传说中的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据《山海经》记载,秦汉时期生活在今川东及阆中一代的古巴人便是伏羲的后裔。伏羲曾在阆中观天,创八卦、立元日、初定春节,伏羲也被尊称为春神,至今阆中的云台山和灵山还遗存有上古之时的观星台。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古代城市社会生活市井百态的阆中古城,成为人们体验中国传统春节的绝好去处。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阆中古城“5A”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这里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风景秀丽,自古有“阆苑仙境”之誉。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佳句,陆游曾赞叹道:“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灿若星辰的文化遗迹,成就了阆中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

阆中迄今有多年历史,阆中古城战国时为古巴子国国都,自秦置县起,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为四川省会20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公元前年,西汉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了《太初历》,恒定春节为“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即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此后两千多年中,每年春节的日期都固定在“正月初一”。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而落下闳的家乡就在阆中。

阆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千年古县。拥有张飞庙、贡院、滕王阁佛塔等8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天宫院、华光楼、巴巴寺等2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灿烂的历史人文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说到阆中与嘉陵江的渊源,便不得不说“阆”字的由来。“阆”是高门的意思,《舆地纪胜》中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意为:阆水即嘉陵江水,环城三面而过,城在阆水之间,故称阆中。阆中被嘉陵江水三面环绕,青青群山四面合围,山川形胜,风光秀美。年2月4日,经过国内众多专家的评审,认为阆中在传承春节和保护春节文化资源方面在全国都有标本意义。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受相关部门的委派,授予阆中市“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

经过历时两年的申报、评审工作,中国首个“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于年2月4日下午正式落户古城阆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民协)相关领导一行亲临阆中,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春节作为华夏儿女共同的节日已传承千年,但这一重大节日的起源却鲜为人知。春节从何而来,还要从二十四节气说起,早在公元前年,阆中古天文学家落下闳竖竿观日,以竿影长短确定出“夏至”“冬至”,又根据一年中昼夜的长短变化确定出“春分”“秋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个节气。从此,“春节”以固定的节日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

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蜀风。

风水独特阆中古城山锁四围,水绕三面,契合中国传统的风水格局,至善至美,自然天成,是当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在此,你可登临白塔观景台俯瞰古城风水意象,中天楼体验“天人合一”意境,天宫院——淳风祠探寻“九龙朝圣、二龙捧珠”风水佳局……春节源头西汉天文学家、历算学家阆中人落下闳编制《太初历》,确定正月初一为新年的第一天,阆中被评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在此,你可到落下闳故居祭拜春节老人,游春节文化主题公园、祈福殿,看灯戏、观皮影、烧花舞龙,天天过新年。

三国遗韵

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蜀汉名将张飞,作为巴西郡太守,镇守阆中长达7年,最后死于阆中,葬于阆中。后人仰其忠勇,遂建有汉桓侯祠(张飞庙)、代代祭祀。在此,你可到桓侯祠祭拜张飞,看张飞巡城,品张飞小吃,享三国盛宴,到三国产业园购买张飞系列旅游产品。

科甲鼎盛在中国实行科举制度的年间,阆中科甲鼎盛,俊彦辈出,有“状元之乡”之美誉。现存清代四川贡院,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内涵之丰富,乃全国之冠。在此,你可以瞻仰状元牌坊,漫步状元街,参观清代四川贡院、文庙,登奎星楼,游状元洞,体验秀才赶考。五教并存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在阆中和谐共融,交相辉映。古城内散落着意境清幽的宫观、精工富丽的寺庙、异域风情的圣约翰福音堂、技艺精湛的巴巴寺……在这里,你可到巴巴寺感受伊斯兰教的圣洁清雅,到大佛寺感受佛教的慈悲为怀、因果转应,到福音堂感受基督教的博爱济困,到云台观感悟道教的清静无为、仙隐飘逸。

嘉陵风光

古城山水相依相融,若即若离,亦真亦幻,犹如仙境。南岸锦屏山风光秀丽,素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杜甫赞曰:“阆中城南天下稀!“城北滕王阁风光秀美奇异,与江西南昌滕王阁齐名,杜甫留下“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千古绝句。在此,你可泛舟嘉陵江上,畅游东河生态,亲临构溪湿地,漂流、观鸟、垂钓、露营、烧烤、发呆。

阆中古城欢迎您!来探寻风水奥秘、感受春节民俗、踏寻三国足迹、解读千年科举、感悟宗教神奇、体验嘉陵风情……

年1月17日,由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中心主办,阆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落下闳研究所承办的“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论坛在“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四川阆中开幕。来自中国、美国、越南等国的30多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落下闳的历史贡献、春节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人文精神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南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忠臣,阆中市委书记张斌等出席开幕式。

卡门·欧咖蓓

“春节长期以来是专属于中国人的节日,对外国人有种神秘的吸引力。阆中可以利用好国外社群、媒体,把‘阆中春节主题公园’的概念宣传出去,再利用推特等社交媒体展示‘阆中春节’的生动活动,让外国人、华侨都把来阆中体验春节文化当成一次重要的旅行。”

任剑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发源于阆中的春节力透千古历史,直贯现代转变,并且不为好莱坞快餐文化撼动。阆中是认知传统中国社会文化的范本,像春节这样绵延千古而不为历史暴风骤雨所动的社会文化或习俗传统,在中国再无比肩者。”

游红霞(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

“文化个性是形成共性的基本要素和前提,只有讲好了‘地方的’春节故事,才能进一步书写中华民族‘整体的’春节文化。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庆,但必须由具体的地域来承载,阆中在塑造落下闳‘中国年爷爷’符号的同时,也要将地方文化纳入其中,并辐射到更广博的巴蜀文化,呈现出春节文化的地方性特质。”

林继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阆中形成了以关键人物落下闳为核心的春节文化符号再造,在全国各地都过春节的今天,落下闳就是阆中从历史传统中提炼出来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春节符号,并形成了地方性春节话语体系。通过这种符号的打造将春节文化放置在更大的舞台上,既有利于对春节的宣传,又有利于地方形象的塑造。在人们还冥思苦想如何应对日益淡薄的年味、如何应对西方节日的冲击时,阆中春节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对春节民俗进行的创造性重构,就是一条可以借鉴的路线。”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春节文化主题公园、阆中古城,观看古城南津关古镇春节民俗表演、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开幕式等。

四川春节是伴着童谣唱来的。

“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童谣中的种种为过年做的准备,加上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四川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xc/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