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问题: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题: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ǘ有皱纹的纱)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题: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表达技巧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问题: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2、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题: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题:()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七、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问题: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思想情感归纳
思想内容
示例
忧国伤时
(忧国诗)
.反映社会的黑暗、离乱的痛苦
杜甫《石壕吏》、白居易《望月有感》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泊秦淮》、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3.同情人民的疾苦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观刈麦》
4.山河沦丧的痛苦,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忧
文天祥《过零丁洋》、杜甫《登楼》《春望》、夏完淳《别云间》、李煜《相见欢》、陈与义《登岳阳楼》
建功报国
(边塞诗)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曹操《龟虽寿》《观沧海》、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李贺《雁门太守行》、王昌龄《从军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陆游《卜算子·咏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登楼》
3.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及被贬的愤懑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牧《赤壁》、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思乡怀人
(思乡诗)
.羁旅愁思,边关思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温庭筠《商山早行》、李白《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送友人》、崔颢《黄鹤楼》、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王维《使至塞上》
2.思亲念友
苏轼《水调歌头》、李商隐《夜雨寄北》
3.闺中怀人
李清照《武陵春》
生活杂感
(田园诗、怀古诗、咏怀诗)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对春色的赞美
陆游《游山西村》、陶渊明《饮酒(其五)》、王维《竹里馆》《终南别业》、孟浩然《过故人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韦应物《滁州西涧》、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2.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杜牧《泊秦淮》
3.青春易逝的伤感,思念的惆怅与悲伤
晏殊《浣溪沙》、李清照《醉花阴》《武陵春》
4.表达作者高尚的情操或蕴含哲理
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峰》、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观书有感》、赵翼《论诗》
送别不舍
(送别诗)
.深情厚谊,依依不舍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哲理句归纳
诗句
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蕴含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困境中蕴含着希望,只要锲而不舍,就可以绝处逢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不畏困难的精神。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明真相。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的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只要亲人朋友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彼此的心灵和精神也是相通的。
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表现了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和坚强意志。
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的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细水长流。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常用来赞美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同时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也蕴含“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像近邻一样亲近的道理,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生命的长短不在上天,人可以通过调养来延年益寿。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将终生有益。
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
蕴含着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
7.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以扬帆渡海为喻,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必能实现,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9.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景物依旧,人事迥异。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人老之后,尚在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老一辈退出工作岗位,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培育下一代新人。
三、用典句归纳
诗句
典故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被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宪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之情与忧国、报国之情融合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看孙郎——孙郎即孙权,据《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的豪迈情怀。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战果时多报了杀敌六人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郡赦免魏尚,复为云中守。
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自己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射天狼——天狼是指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天狼星是“主侵掠”的。
这里用以借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此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①八百里分麾下炙。
②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形象地描写了军旅生活,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7.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是隐喻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用吕尚(姜太公)的典故。相传吕尚80岁时在渭水的磻溪垂钓遇周文王,后辅助周武王灭商。
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商朝的伊尹在被商汤委以国政时,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边经过。
这两句诗写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四、表达技巧归纳
常用表达技巧
作用
修辞手法
比喻
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引起联想,耐人寻味
拟人
形象生动,化静为动,亲切感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凝练含蓄
对比
××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了……
夸张
增强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
双关
委婉含蓄地表达出……的情感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表现手法
用典
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的想法)
比兴
引出后文……(的内容)
互文
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达完整的意思
反衬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美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从而烘托了……
象征
借助××(事物)象征……,从而表现作者……的品格(志向)
抑扬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吸引读者
白描
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蕴含着……的情致,给人……的感觉
细节描写
以小见大,生动传神地写出……
虚实结合
增添想象的空间,或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出……
托物言志
借助××(事物)来寄托作者……的品格(情操、志向)
借古讽今(即事抒怀)
借助××的历史典故来讽喻当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方式
描写
通过对××的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从而写出(突出)了……
抒情
①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抒怀)[结合具体的抒情方式作答,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烘托出(委婉地表达出)……的情感]
-End-
明天见
致各位读者: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