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迎旭日晚送霞,晨诵经典暮省身。三天的学习,学员们奔走于清华、酒店之间,沉醉于听课、评议、反思、交流、感悟之中,全然忘记了时光的流逝。不知不觉间,培训的尾声已悄然临近。
7日上午的课程,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殷雅俊的《领导者的价值判断力、创造力与思维的飞跃》。殷教授指出,价值判断是对事物重要(或不重要)的程度做出估计和评价,价值判断与选择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与进程,科学的价值判断,生死攸关。任何的价值判断都少不了思维的深度参与,做任何价值判断都需要科学理性,都需要思维的明辨性、辩证性和独创性。围绕思维重心,殷教授的课科技与人文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感知与探究结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全体学员进一步认识到了学科融合和价值判断的重要性。殷教授强调,我们要把提升科学的价值判断力作为每天的必修课,要把价值判断力的养成贯穿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三个小时的讲座,令人脑洞大开、意犹未尽。学员缪旭在交流中说,之前听说清华人在清华有三个“会通”:会通文理、会通中西、会通古今。今天聆听了殷教授的讲座,便眼见为实了。面对现实生活,我们改变可以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能够分辨他们的区别,这就是智慧的价值判断。殷教授的讲座,是一场头脑风暴,提升了我们对此的认知水平和选择能力。学员邢月娥在交流中谈到,通过学习,让我领悟到“思想理念+实际操作=有效结果”。对于学校,一是管理者要有结合实际的正确办学治校理念,并践行于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层面,不能只空想空谈止步不前;二是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进行教育教学,而不是死塞硬灌拔苗助长;三是学生除了知识的学习积累外,更重要的是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如此的学习才会更深更远更有张力。由此也更彰显了优秀的管理者和优质的教师对于学校教育的极其重要性。
文艺演出
团队建设与课程研修同步推进。上午课程结束后,五个学习小组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闪亮登场。先锋一组的舞蹈《哎呀呀,天天向上》,天行二组的韵律操《我是森林王、运动我最强》,心梦三组的歌伴舞串烧《外婆的澎湖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阆花四组的歌伴舞《众人划桨开大船》,笑员五组的歌舞《你笑起来真好看》以及全体学员的合唱《我们走进清华学堂》,铿锵的节奏、炫酷的舞姿、嘹亮的歌声,学员们用不同的舞台呈现形式传递着同一个梦想——在清华共同成长,回阆中播种希望。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知今。7日下午,学员们赴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征集、收藏、保管、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学员们对博物馆展览中包括“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在内的基本陈列、以馆藏文物为基础的专题展览以及中央大厅的“开国大典”展览进行了参观学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让学员们肃然起敬、内心震撼。
8日,清华培训的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上午,一个让学员们翘首以待的时刻,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钱志亮教授带来了他的经典课程《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性善与恶的视角》。钱教授学识渊博、站位高远,从人性善恶假设出发,结合人类历史上的朝代更迭与文明兴亡,纵横裨阖、谈古论今,引导学员们找寻教育在“中国梦”“依法治国”“深化改革”等新时代背景中的正确定位,找到教育的起点,澄清教育的使命,检讨得失、校正方向、正本清源,走教育当行之道。钱教授强调,“教”的目的是“育”,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修行的过程,要去恶扬善,弘扬正气,必须传给学生普适道德与核心价值。教育人要勿忘初心、勇于担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逆子”正成良民、君子。
如果说上午钱志亮教授给我们送来了一道文化大餐,下午张涛老师则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突发事件处理与舆论应对的“方法论”。张老师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危机应对专家,主讲《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管理与舆论沟通》。他以曾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五年、先后采访过多位国际政要和经济界领袖的丰富经历,以及曾经参与解决的大量案例,就处理突发事件和舆论应对中准确分析突发事件的成因及走势、不同阶段处理方法、不同人群应对方法、媒体环境复杂情况下如何应对舆论等给予了学员们思维上的引领和方法上的指导。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最智慧,从实践中得来的方法最适用。张老师的讲座提高了作为教育管理者的学员们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及处置能力,也为完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和建立长效机制提供了参考。
五天的学习,时间安排紧,培训容量大,师资力量强,专家们深邃的思想、前沿的视角、先进的理念,让学员们在短短五天的学习中,收获到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技能。在培训结业典礼上,五位学员代表进行了学习成果汇报,班主任刘奇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饱含真情的学习美篇。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李涛寄语全体学员,走进清华门,就是清华人,离开清华门,带走清华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自强不息,要感悟厚德载物,要与清华培训中心保持联系;回到工作岗位之后,要实现清华种子教师角色,把清华的教书育人理念传递到阆中去,实现阆中教育持续的改变和进步。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连续四期的清华大学—四川省阆中市教育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名学员,就是阆中教育的颗种子,他们已经成为阆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生力军,他们必将燃起阆中教育持续优质发展的燎原之火,推动阆中教育在现代化的征程上向前、再向前!
(审核:何进)
往期精选?陈伟在阆中市教科体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致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致全市3—6岁幼儿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致全市小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致全市初中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致全市高中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