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溪河畔闪耀着一颗璀璨明珠
——阆中市妙高镇抓党建给力脱贫奔康纪实
盛夏时节,笔者来到离阆中古城20多公里的阆中市妙高镇采访,放眼望去,一条双向四车道的标美油路横穿全境,车辆密集穿梭,一条条通村水泥路如玉带缠绕,蜿蜒盘旋,四通八达,连通了外面的大市场;一片片栽植的银杏、核桃、花椒、红布李、采果桑、晚熟柑桔郁郁青青,长势喜人;一幢幢经过改危加固美化的川北民居错落有致,白墙碧瓦,绘上壁画,掩映在绿竹翠柏之中,一口口经过除险加固的塘堰、蓄水池波光粼粼,蓄满了水,鱼儿跳跃;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农村画卷拂面而来……
妙高镇在完善乡镇建制时由原大庆、共和、妙高3乡镇合并而成,幅员面积67.5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个社,人口人。这里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绿水长流、鸟鸣山幽。国家级湿地公园——全长多公里的构溪河从龙泉镇、千佛镇、石滩镇、凉水镇流经妙高镇,经河溪镇汇入嘉陵江,妙高镇是构溪河湿地公园旅游核心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就建在妙高镇境内,沿河两岸杨树、麻柳、桤木、龙竹、慈竹密布,形成两道绿色屏障,数千只白鹭、野鸡、竹鸡栖息,河中野鸭、鸳鸯嬉戏,游船来回穿梭,景色幽美,让游客心旷神怡……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下足‘绣花功夫’,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决战脱贫攻坚;始终把人民群众铭刻在心,常怀民生情怀,为民生福祉而矢志奋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人民群众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汇成妙高发展的‘加速器’;始终把脱贫攻坚铭记在心,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奋力建设富强、美丽、文明的新妙高;始终把艰苦奋斗铭记在心,坚持克己奉公本色,使镇村干部成为勤政廉政的好公仆。我们始终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创新扶贫机制,强力推进精准脱贫,为努力实现全面小康而不懈奋斗!”妙高镇党委书记杨戚在接受专访时激情满怀地说。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强抓党建激发活力妙高镇党委在开展“两学一做”和“大学习在讨论大调研”活动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尊崇党章,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开创妙高镇党建工作新局面。
抓机制,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妙高镇党委持续深入开展进村入户活动,加强“五个一”工作的督导落实,严格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加强对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实施对村(居)党支部三分类三升级转化提升工作,引导党员干部争做干事先锋,创一流业绩。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培训学习,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例会。认真进行党建工作“回头看”,对上级点评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全部整改落实。
抓队伍,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妙高镇党委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通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完善相关制度等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转化提升;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全额拨付村级办公经费和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经费,如期兑付专项工作经费。落实专项资金维护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规范建设党员活动室。
抓纪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妙高镇党委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强力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活动,党委“一班人”共开展廉政谈话、约谈等28次,谈话人次人。认真开展扶贫资金问题专项整治,严格执行“村账镇管”制度,对13个村(居)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审计,立案查处涉农案件1起,追缴和退还群众涉及违约金额3万余元。今年以来,妙高镇以“逢场请进来,闲场走出去”的工作方法,逢场天开展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共接访群众多人,现场为群众释疑解惑,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多起。开展进村入户活动,建立困难群众问题台账多户,并进行了逐一处理,使全乡社会评价满意度得到提升。
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妙高镇13个村(居)中有5个省定贫困村,该镇严格按照“八个比对”“四个一律清退”,通过群众评议、干部把关、公示比对审核以及与贫困户签订承诺书、非贫困户签订确认书等程序,经过数次精准识别复核,全镇识别出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镇党委书记杨戚、镇长毛崇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陈麒光带领全体干部驻扎贫困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与贫困农户签订《脱贫公约》,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拉家常,改危房,易地搬迁建新房;整厕所,修道路,数字电视安到户;送猪崽、买禽苗,帮户助耕挖鱼塘;兴产业,搞庭院,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乐奔忙……
该镇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领导包片、干部包村,任务到户,责任到人,制度上墙,信息联网,对村(居)精准扶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纳入各级干部年终绩效考核及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3年来,全镇新建村道水泥路26公里,对26处病险水利工程进行了整治并予以除险加固,新建农村人饮工程供水站6处,投资多万元完成贫困户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户。全面实施了农网改造,新建了村卫生站、村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组建了村文艺宣传队,让贫困户不仅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等一批老大难问题。
妙高镇为推动产业扶贫,创新了“支部+专合社+贫困户”扶贫机制,在福坪寨村成片栽植银杏多亩,并引进业主何勇投资数百万元办起银杏叶加工厂,全镇栽植银杏树0多亩,银杏叶收购价每公斤3元,每亩银杏叶收益达到元以上,辐射带动全镇户贫困户、户非贫困户致富增收,年收购邻近4个县多个贫困村银杏叶0多吨,带动全市数十个银杏种植基地贫困村脱贫增收。银宝村引进业主蒲国军投资多万元流转土地亩,成片栽植花椒1.7万株,并在花椒园内套种花生、大蒜,今年青花椒卖到每公斤15元,招引了10多贫困户在产业园打工,每人每天工资60元。东溪垭村蒲文朗承包团结水养鱼,利用水库周围80亩土地种植晚熟水果红布李等水果,年产红布李数万公斤,并在李子园下年养家禽只,还在水库面开办了农家乐,聘请贫困户10多人打工,每人每天工钱60——元。
东岳庙社区居委会回引何轩、何俊返乡创业,在牟家坝流转土地亩栽植桃树,并建起黄金木耳、竹荪培育基地,生产的黄金木耳直销香港,每公斤销售价元,产品供不应求,并带动10多户贫困户在园区打工,增收脱贫。全镇建立核桃、猕猴桃、花椒、银杏、黄金木耳等专合社10个,建成19个家庭农场、13个脱贫奔康产业园。灵壁垭、东岳庙居委会2个省定贫困村(居)已于年底脱贫出列,省定贫困村魏家梁村、陈家梁村将于今年底脱贫摘帽。福坪寨村作为市级脱贫示范村将于年底脱贫出列。
3年来,在阆中市市委党校、统计局、农牧业局、就业局、市天然气公司等帮扶单位对5个省定贫困村(居)的倾心帮扶下,实现了“村村有项目、人人有收入”,带动众多贫困户脱贫,各类产业大户不断涌现,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镇域产业发展百花齐放,去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实施乡村振兴文旅共融促进繁荣打造乡村旅游的精髓在于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留得住乡愁。近年来,妙高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国家级湿地公园——构溪河核心腹地的资源优势,妙高镇党委、政府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在镇政府的统一引导下,沿河两岸群众建起多处渔家乐、农家乐,发动群众对沿河两岸树木、花草进行了补植补栽,随着省道线快速通道横贯构溪河及妙高全境,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垂钓,知名度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
为迎接构溪河旅游高峰的到来,妙高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特色旅游集镇的打造,投资万元建成场镇雨污分流管网,与投资万元建成的场镇污水处理站连接并投入运行;完成了东岳庙居委会在构溪河畔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投资0余万元,新建居民聚居点“小别墅”群,打造“农家乐”,提高构溪河旅游接待能力;投资万元实施了场镇街道改造工程;实施了场镇通信光缆地埋,街道及人行道建设焕然一新;对老街道的古戏楼投资数十万元进行了恢复性修缮,老街道全用青石板砌成,形成了文化广场,组建了镇文艺宣传队,使中断了40多年的古戏楼逢年过节又唱大戏了,丰富了场镇居民的文化生活。该镇把构溪河优美的风景、舌尖上的美味、畅达的道路、特色水乡小镇的风情再加上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深度体验等业态融合发展,实施“旅游+扶贫”,让构溪河沿岸村民实现脱贫奔康的幸福生活,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产业兴镇,项目强镇,文旅活镇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镇人民,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要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惠农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建设幸福美丽文明的新妙高而努力奋斗!”毛崇斌信心满满。
审核:姚海
编辑:乔黎
来源:阆中
作者:莫子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