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话说阆中阆中古城川北道署里那座戒石坊

作为“阆中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川北道署,位于阆中古城区学道街88号。来到川北道署参观游览的朋友都会发现,在道署里的小广场前,有一座巍峨的石牌坊,而在一般合院式古建筑中间立一座牌坊,还是比较鲜见的。阆中古城川北道署《戒石坊》正面其实戒石坊,是明清一代官府衙门的“标配”,而且还有着一个“全国标准”呢。首先,戒石坊均坐北朝南,在古时候,方位很重要的哦。其次,戒石坊的南面(正面)统一均书“公生明”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出自战国时荀子的话,原文是“公生明,偏生暗”,出自《荀子.不苟第三》:公生明,偏生阐,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来,此三字便作为古代官场的箴规,广受推崇,作为古时候人们表达对廉政廉洁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的警言箴语。再次,戒石坊的北面也统一刻有24个字:“御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拓本,文字内容却是五代十国的后蜀皇帝孟昶所撰,后统称为《戒石铭》。意思是:当官者的俸禄都是来自百姓的血汗,不要认为百姓容易欺负,上天和自己的良心都是难以欺骗的。要求官员要爱护百姓,不要做贪官污吏。由于戒石坊的北面都正对官员端坐的公堂,古时候知县知府大人门身坐大堂审案或办理公务时,一抬头,便可见到这句“警告语”,起到警示的作用,跟希腊文化里的达摩克利斯悬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呢。阆中古城川北道署里的戒石坊《戒石铭》过去所有衙门大堂前甬道正中都立有戒石坊,这是一种定制,始于北宋初年,由宋太宗赵光义所首创。后来形成一种官场仪式,逢新官上任,知府知县等官员,都要带领全体衙门属员,到戒石坊拜牌,并带领属吏朗读牌坊上镌刻之字,以此作为一种古代官场廉政教育的固定仪式。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古时候我们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官场文化里的“公”,是要求官员能明察事理、秉公办事。而现在我们提倡的公平正义则含义更广,是要求我们树立和发扬正确的正义观,崇尚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把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人民福祉落到实处。当然,从古代人治社会到现代法治社会,“公”的含义更高阶了,依靠制度而不是人来保障公平,也更科学和有效了。一座牌坊,背后的来历和渊源却浓缩了古代传统官场文化的精髓和核心,这就是传统建筑在当时的作用和魅力吧,我们今天在宣扬诸多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多宣扬传统文化中,非常具有现代警示意义的这部分官场廉洁文化。这也是阆中古城景区川北道署,希望让前来游览参观的游客们所多少能体会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xw/1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