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明话
行文明事
做文明阆中人
忽然想起有人当初说过的一句话“记者就是记着”
——柴静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圈外人眼中:风光,刺激,神秘;
家人眼中:晨昏颠倒,剩男剩女;
朋友眼中:总是很忙,没有档期……
记者,到底是怎样的?
记者,
背负着挖掘真相的使命,
是观察者、记录者,
也是参与者、改造者。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
从报纸广播到电视网络
阆中媒体人不曾离开
我记得阆中凌晨两点的星光
我记得一遍遍涂改过的新闻稿
我记得一张张饱含故事的照片
我记得一帧帧传递真实的画面
我记得一段段富有情感的语音
给我一个比热爱更恰切的定义好吗?当我们于此工作,年复一年。在这把皱褶的岁月里,我们留下的内容有很多,而在这其中真正反复推敲酝酿的,无关采访过多少人,无关制成多少片子,无关多少的得与失。我们在岁月中抽取的,是一套越来越精细的工作流程,以及上百颗纯粹的心。
一位记者,从进台开始,从拿起话筒开始,从出的第一场讲座开始,从用心写成自己的第一篇新闻稿开始。
一位摄像,从进台开始,从摁开机键开始,从拍的第一个画面开始,从拿起架子扛起机器快步到大活开始。
一位制作,从进台开始,从摁下鼠标开始,从连起第一组片段开始,从深夜反反复复制成第一个成片开始。
一位主播,从进台开始,从调整音调开始,从面向话筒说出第一个字开始,从在角落读数十遍配音稿开始。
一位网编,从进台开始,从打开平台开始,从尝试第一篇排版开始,从前前后后修改数遍推出第一文开始。
算一算,我们的故事从进台开始,走了好长,好远,到了我们未曾想象的地方。
我们只是阆中一个个普通的媒体人,无需冠以任何头衔,只想用心经营好一个新闻,一次调研,一部片子,一场活动。
阆中媒体人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会遇到下一条新闻,我们会想出下一个创意。在下一场活动中,阆中新闻记者的身影不会是全场最闪耀,但会是以最坚定的态度存在。无论汗水、泪水,再多辛苦、疲惫,我们始终在路上。因为我们相信,新闻是有温度的,文字和镜头是有力量的!
致敬,坚守
坚守,
为了国家和社会尽职瞭望,
为了尚未被遮蔽的真相,
为了灾难关头无助的目光,
为了经受不公弱小无力的肩膀。
相信,
生活的角落里,总有一些人和事,
值得记录和书写,值得流泪与歌唱,
尽管,追寻真相的道路不平坦,
或许还要面对困厄、危险与恐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根笔,一支话筒,一台采访机、一台摄像机,
蕴藏着改变的力量。
《致敬记者》
即使在专属的节日里,也依然在各个角落忙碌着
今天,把所有的崇拜和敬意都给他们
其实作为新媒体小编,我也算半个记者了
特别能够感同身受
毕竟在你们心里,小编每天好喝好耍好自由
可实际上,这才是我的日常…
↓↓↓
01客户:没有写出我要的感觉!
02主编:这篇转发量怎么才这几个!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