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阆中古城街道名称的由来(第二篇)
中天楼至徐家牌楼口,明代称丝市街,由茧丝绸贸易集中而得名。清代,祀关羽的武安王庙(又称关王庙、关帝庙,俗称武庙)由文昌祠左迁建于此街,咸丰县志已见改名为武庙街。民国三年(公元年),颁令岳飞与关羽合祀于武庙,关帝庙内增祀岳飞,改称关岳庙,武庙街亦称关岳庙街。
北街东面与西侧田家巷通连、延至盐市口街的街道,一说明代称为状元街,因东头有唐代尹氏兄弟状元尹枢、尹极之状元府而得名。清咸丰《县志》相关记载却称其为“北大街左横街”。雍正八年,“即(贡院西侧)考棚改设”川北道署,省学政按临本府的办公住所“学院行署”亦建于道署东侧,学政初称“提学道”、后又称“学院”,此街遂取名“学道街”。
徐家牌楼口北至学道街、与南街通连的一条街,清代和民国县志都称状元街,为纪念阆中状元而命名。明嘉靖府志载,南十字街口(今称徐家牌楼)的北口即状元街口有“三状元”坊,纪念陈尧叟、陈尧咨和南部马涓;东、西、南口分别有“三学士”坊(纪念宋代雍直、蒲传正、鲜于端夫)、开科解元坊(纪念曹永兴)、发轫都宪坊(纪念任维贤)。咸丰县志图载,状元坊已重建于街之中段,坊列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马涓五状元名。今状元坊移于内东街,列唐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和宋兄弟状元陈尧叟、陈尧咨等阆中四状元名。
中天楼正南至河边之街,据“南方配礼”传统,嘉靖府志称崇礼街。咸丰县志和民国县志均称双栅街,俗称双栅子街。清代此街西侧驻有阆中县署和川北镇右营,因南城门不设此街,设两道栅子门以作防护,遂以栅子门命名。
双栅子街与南街间北数第四条街,嘉靖府志称“承宣街”,许是此街东边与执法街稍许相错,实为通连,道台衙门近在咫尺,遂有“承宣”之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