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01
今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年龄及截止出生日期是怎样规定的?
答:根据我市年的招生工作方案(阆府办发〔〕46号《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年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推进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消除大班额的实际和当前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学位现状,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日期为年8月31日”。“凡年满6周岁(年8月3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均要全部招入小学就读”。这一规定首先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我市作为全国城镇化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区学校学位非常紧张,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做出了全市小学入学年龄时间节点的统一规定,这也是全国绝大多数县市的普遍做法。
问题
02
我应该为孩子选择哪所小学报名读小一?
答:其实不存在“选择”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2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主要根据孩子的户籍地和居住地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我市新老城区适龄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含非城区户籍的租房或寄居者),实行“统筹派位、相对就近、调剂入学”的办法解决。新老城区小学的具体招生范围以保宁、江南教育督导责任区或教科局发布的招生公告为准,也可到户籍地或居住地附近的小学校进行咨询,以便确定孩子的具体就读学校。顺便说一句,我市新老城区所有小学的教学质量普遍很好,任意哪所小学都值得信赖,“就近”、“便利”、“安全”最重要,没有必要非要选择哪所学校就读。
问题
03
我的孩子今年秋季读初一,应该到哪所学校就读?
答:总的原则是“免试就近入学”。“免试”,就是不需要通过考试录取,而是直接由小学升入初中就读;“就近”,主要依据学生的户籍地和居住地就近到有初中的学校就读。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情况:在乡镇学校完成小学学业并继续在原籍读初中的,直接升入所在地初中学校就读,农村初中校点布局调整的学校,按照调整后的招生范围入学就读;在城区学校完成小学学业的,主要依据户籍地和居住地采取“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初中就读学校,单校划片实行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多校划片采取随机派位方式招生。
老城区多校划片的阆师附小、城北小学、民族小学、实验小学、城东小学、多维外国语学校的六年级在校学生,于年6月19—6月23日持相关证件资料到所就读的小学校集中进行小升初信息登记。需提交的具体证件资料有:(1)学生的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复印户主页、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页及学生页);(2)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城区房屋所有权证原件(或购房规范合同、房管局出具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审批表及付款发票原件)及复印件;(3)如果属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调动到本市老城区工作,其子女随迁就读,需提供单位正式职工调动证明、缴纳养老保险证明、自有房产或房屋租赁合同(协议)或单位集体宿舍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4)如果属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进城务工或经商的随迁子女就读,需提供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协议)》或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滕王阁小学属单校划片对口直升的学校,则不需进行小升初的信息登记。
对户籍或居住地在老城区而未在老城区小学就读、欲转入就读老城区初中的六年级学生,以及属于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进城务工或经商今年秋季需随迁转入就读老城区初中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于年7月3日—7月7日持相关证件资料,到阆中市教科局基础教育股(阆中市七里新区华胥路77号3楼)集中进行小升初的信息审核登记,然后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就读学校。需提交的具体证件资料有:(1)学生的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复印户主页、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页及学生页);(2)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城区房屋所有权证原件(或购房规范合同、房管局出具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审批表及付款发票原件)及复印件;(3)属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进城务工或经商随迁就读的,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协议)》或工商营业执照等材料。
问题
04
每年这个时段总有一些外地学校的招生串串偷偷摸摸到阆中来考试招生,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应对?
答:首先要明确:义务教育学校(无论公、民办)通过考试招生的行为是违法的,普通高中未经省教育厅批准跨市(州)考试招生的行为是违规的。《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川教函〔〕号)明确规定:“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用统一笔试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统一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普通高中“公办、民办学校均须按照经核定的办学规模,严格执行年度招生计划,严格按照规定录取新生,不得无计划招生和超计划招生;不得委托个人、社会中介机构组织代理招生;不得以金钱、物质、为亲属安排工作以及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公办学校应当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招生范围招生,严禁未经教育厅批准擅自跨市(州)招生;严禁以任何形式在异地组织招生考试。民办学校独立举行普通高中跨市(州)招生考试须经考试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禁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或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生。禁止把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在民办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就读。”
这些到外地违法违规招生的学校,往往是靠抢挖外地的“尖子生”提高升学率挣名、靠招揽普通学生高收费挣钱,而这些学校本地的学生并不能享受到同样的教育。所以,对这些“招生串串”的违法违规行为要明辨是非,对其夸大宣传、虚假宣传、不负责任的许诺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害了孩子。
问题
05
孩子是留在阆中读书还是外出读书,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
答:这个问题,阆中市教科局在《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中已经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可供您参考。这里有几点善意的提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在家庭教育中,没有比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更为重要的事情,亲情的陪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外出就读的孩子因远离父母亲人,缺少监护陪伴,亲子情感沟通少,性格可能变得孤僻、暴躁、冷漠,脾气可能变坏,心理可能变得不健康;自理自控能力差的,易受不良诱惑(如上网,打游戏,涉黄、赌、毒等);学业负担过重,导致身体不适、神经衰弱,身心素质变差;学习压力过大,自信心受到挫伤,考试不如人意,成绩下滑越来越不行;耗费巨额钱财、大量时间、精力成本,冒着安全风险,到头来与预期相去甚远,甚至“化了苗”。
2.理性认识外地的所谓“名校”真相。“外地的月亮并不比本地的月亮圆”、“外地的和尚也并不比本地的和尚会念经”。试想:那些“名校”如果不是凭借区位优势、经济优势靠不择手段到处去违规抢夺尖子生、优生来提高升学率、提高名气、形成品牌效应,它还会有名吗?它有本事能把许多差生都教成优生、尖子生吗?
3.客观真实地了解阆中的教育质量及阆中本地的品牌名校(如阆中中学、东风中学等)实力。阆中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级市,与周边的县(市、区)相比,高考质量优势有目共睹。阆中教育人有专业自信、质量自信、本土名校自信。以阆中中学为例,近5年来阆中中学考入清华、北大11人,黄颖、杨帆、俞颖、罗京艳、席丹荔、唐中华被北大录取,黎崎均、王爱军、何雨昊、赵成、马兴科被清华大学录取,其考取人数超过南充市内其它县级中学考入清华、北大人数之和。有人拿县级的阆中市去与地级市相比,这种比法本身就不科学;拿只覆盖阆中县级市87万人口生源的阆中中学、东风中学,去与外地地级市覆盖多万人口、乃至全省多个县(市、区)多万人口抢挖优质生源的所谓“名校”对比,这种简单比较更是不科学的。
4.阆中作为国贫县可以享受国家高考的特殊优惠政策(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具体可参见《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中的介绍),外出就读将来高考就不能享受3个专项计划的优惠政策。近年来的高考升学事实证明:不必舍近求远,在外地读书能考的分数,在阆中读书也能考出一样的分数;在外地读书能考上的大学,在阆中读书也能考上同样的大学,而且在国家的有关招生政策支持下同样的分数因在阆中读书还能录取到更好的大学,更理想的专业。
5.据了解,今年我市还为中考特别优秀的学生首次设立了奖学金,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希望您的孩子也能考出好成绩。
总之,阆中教育值得信赖,阆中学校值得信赖,阆中教育质量值得信赖。希望您能把孩子留在阆中、留在身边,阆中教育人会用心办教育,潜心抓管理,全心提质量。
问题
06
我的孩子基础较差,可能上不了普高录取线,还有机会读高中吗?
答:孩子的成绩有好有差,这很正常。根据现有招生政策,普通高中学校严禁招收择校生,上不了普高录取线,意味着不能被普高学校录取,也不能取得普高学校学籍。虽然读不了普高,但还可以读中等职业学校,这也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到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指的就是普及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到那时,就读普高和职高的学生人数大体相当。选择职业教育,人生同样可以出彩!
问题
07
我的孩子一直随父母在外地读书,现在想转回阆中来,怎样办理转学手续?
答:欢迎您的孩子回到家乡就读!转学需要这样几个步骤:1.家长先与转出学校联系沟通,转出学校同意的出具签章的《学生学籍基础信息表》;2.家长向转入我市的学校提供户口簿、《学生学籍基础信息表》、《中小学生转学申请登记表》及有关资料(如父母工作调令、居住证、房产证、营业执照等);3.转入我市的学校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系统”提交转学申请、上传转学证明材料并审核;4.我市学籍主管部门(教科局)网上核办;5.转出学校根据转入学校提交的网上申请进行核办;6.转出学校学籍主管部门网上核办。对于经学校审核同意接收的学生,其网上基本操作流程为:转入学校发起申请→转入学校审核→转入学校学籍主管部门核办→转出学校核办→转出学校学籍主管部门核办。
另外需提醒说明,普通高中并不是想转学就能转学的,比如以下几种情况就不能转学:1.县(市、区)域内学校之间;2.非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转往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3.毕业年级学生;4.学生在休学期间(根据年7月《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每家孩子的入学都有一些具体的情况,一些政策规定可能满足不了您现实的需求,希望能得到您的理解。如需了解更多的内容,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