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阆中市经济
阆中市新闻
阆中市小吃
阆中市地理
阆中市旅游
阆中市人口

阆师附小乡土美术资源课程化实践成果走出阆

5月25日,由南充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主办的南充市课程资源建设成果推广会在我市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阆师附小”)顺利召开,阆师附小的教育科研和校本课程研发成果——《乡土美术资源课程化实践成果》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角”,被大会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推广介绍。来自南充市及各县(区、市)和广安市、达州市、遂宁市教研机构,南充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一线骨干教师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参观——全面浏览成果概况

“给每个孩子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使每个教职工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教育目标。”早上8时刚过,阆师附小感恩校区已是人头攒动,学校副校长王小菊和学生小导游正在向前来参会的各位嘉宾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福”“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校门口咖啡色的牌匾上,习近平对于好老师的高度评价,激荡着教育人的灵魂。大家根据解说,依次了解了“阆中市教科体系统团队精神”“阆师附小中长期发展规划”“治校方略”“学校核心价值观”“校训”等管理文化和以“知恩、感恩、报恩”为主题的校园感恩文化,观摩了剪纸、皮影、合唱、泥塑、书法等各类社团活动,参观了退休教师艺术作品展室、师生艺术作品陈列室、川北王皮影艺术工作坊、书法网络教室、舞蹈室、围棋室等艺术教育基地。一路走来,大家被学校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和师生朝气蓬勃的精神深深感染。

校门口的20张《乡土美术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系列图片展板,特别引人注目,这也是参观活动大家要品尝的“主菜”。“诗画阆中”“阆苑十景”“古城老街”“保宁门神”“傩戏面具”“汉砖图案”“漂亮的地毯”“民间剪纸”“阆中民俗”“川北皮影”,各个板块丰富的内容,不仅展现了阆师附小乡土美术资源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反应了师生们收集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引来所有嘉宾驻足观赏、仔细阅读。不少老师一边观赏一边拍照,留下一个个精彩的画面。

课堂——深入了解成果精髓

校本课程研发成果与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只有真正走进了课堂,成为了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显示其教育价值与推广价值,也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阆师附小美术教师从“开发”与“整合”两个角度,用五节乡土美术观摩课,向与会专家和老师们诠释了乡土美术资源课程化的基本路径和主要策略,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好评。

张炳俊老师的《阆中门神——水墨画法》,围绕阆中门神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展开教学活动,融欣赏、探究、研讨、体验、绘制于一体,让学生充分感受阆中乡土美术的特色和韵味。

李明俊老师在《阆中汉砖图案的秘密》一课中,将阆中几千年前遗留下来的汉砖实物搬进了课堂,让学生在亲手摸一摸、认真瞧一瞧、相互议一议的过程中了解阆中汉砖的历史文化及纹样特点;通过分拆拼合的方法探究阆中汉砖图案中的纹样单元及含义,学习汉砖图案的构成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应用多种方法再现或创新汉砖图案,并拓展引申到汉砖图案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蒲利老师的《有趣的古窗棂》,以标志性古建筑引入,用变脸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窗棂造型特征;学生自主探究窗棂寓意;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材料、技法,以玩高仿的形式,分工合作,通过绳粘、泥搓、纸条拼、立德粉挤等方法,充分表现古窗棂的艺术特色。

刘天珍老师的《诗情画意线描滕王亭》,以学生熟悉的景点建筑——滕王亭子为载体,结合统编教材的线描写生知识,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生活体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写生难点。

王茹老师的《一张奇特的脸》,将傩戏视频和傩戏面具实物等引入课堂,弥补了统编教材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了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与国家课程的整合。整个课堂结构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思路清晰,体现了教师较好的专业素养。

推广——准确把握成果价值

上午10时,南充市课程资源建设成果推广会在阆中宾馆二楼会议大厅召开。南充市教科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欧阳明,南充市教科所副所长苏云强,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党委委员张平,南充市教科所教育规划办主任任兴灵等领导、专家及所有参加活动的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南充市教科所美术教研员马文欣主持。

阆师附小党支部书记、校长席筠梅致欢迎词。她代表阆师附小余名师生,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真诚的感谢,向为承办这次会议付出辛苦努力的全体工作人员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她说,南充市课程资源建设成果推广会在阆师附小召开是上级对学校的充分信任,是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肯定,全校师生倍感荣幸。她表示,学校一定不辜负信任和期望,全力以赴把成果运用好并不断深化,全力以赴确保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张平在会上致辞。他代表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热烈欢迎南充市教科所的各位领导,南充兄弟县区的各位老师和广安、达州、遂宁的教育同仁们来到阆中。他说,阆中自古尚德崇学、文风鼎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是对教育事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鼎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市教科局在“聚焦主业、提升质量”工作思路引领下,始终把教育科研作为改革的第一推动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阆师附小的《乡土美术资源课程化实践策略》成果就是众多成果的代表。张平指出,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为我市教育科研工作注入新的动力、提供有益启示,必将推动我市教育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苏云强在讲话中,用“非常震憾、深受启发”高度赞扬了阆师附小的教育教研成果,对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兴校、科研立校,走科研强师强校之路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真正的教育课题研究,就应该像阆师附小的《乡土美术资源课程化实践研究》课题一样,必须要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才能有效避免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才能促进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发展,进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任兴灵以《用资源丰满课程》为题,从愿景、耕耘、收获几个方面,对阆师附小《乡土美术资源课程化实践策略》教育科研成果作了精要中肯的点评和推广,提出了自己在乡土美术资源课程化建设方面的独到见解。

阆师附小艺体室主任李明俊从“思考与探索”“基本做法”“主要成效”几方面,对课题成果向大会作了详细汇报。

交流——不断丰富成果内涵

25日下午,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教授、绘画系主任、美术学院国培计划首席专家、硕士生导师刘显成,为与会人员奉献了一场关于项目推广的讲座。“我家乡重庆云阳和阆中古城都有张飞庙,二者有紧密的联系和动听的故事”,刘老师的开场白让阆中的老师们倍感亲切。

讲座从“拿什么推广”“推广什么”“通过什么来推广”“怎样推广”几方面依次展开。刘老师从认识《乡土美术资源课程化实践策略》入手,凭着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阆中古城的深入了解,从古城的门神说到古街的变迁,谈他对古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民间艺术”“资源经济”“非遗现象”“文化传承”几个方面,全面解读非遗现象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在美术教育及美术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资深美术人,他还遵循自己求真、为善、扬美的职业品质和专业风格,给大家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美术和实用美术,强调了创新对美术发展的重要性。

▼交流互动

在接下来的专家和嘉宾互动环节,刘显成、任兴灵、马文欣和高坪教师进修校副校长许红平、阆中市教研室教研员张治平组成专家组成员,和参会代表围绕课程资源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

针对老师么提出的“美术教师如何进行专业提升”“‘千年绸都第一坊’如何转化成课程资源”“乡土美术资源如何在其他地区推广利用”等问题,各位专家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予以了详细解读,带给大家有益的启示。

欧阳明在总结讲话中,对阆师附小的科研成果和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年被南充市教科所定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年、中小学校本教研推进年。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四个层次教育成果的推广;而中小学校本教研的推进,则更能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更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阆师附小开发的乡土美术课程,对身边的资源优势开发运用得非常到位,具有完善科学的标准和方案,实现了乡土美术课程与国家、地方美术课程的充分融合。本次推广会,一定会给每位参会者带来学习和收获、带来思考和改变。

(责任编辑:何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掌上阆中的观点和立场。

来源: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商务合作:

新闻爆料(







































头部白癜风用什么药
复方斑蝥胶囊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zhongzx.com/lzsrk/2909.html